引言
在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履约保函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用于保障承包人履行合同义务。本文将深入探讨履约保函在标书中的重要性,分析其是否必须包含在标书中,并提供实务操作建议。
履约保函是指发包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要求承包人提供的担保文件,由担保人即银行或保险公司向发包人出具,保证承包人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包括工程质量、工期、造价等。履约保函的主要作用是:
保障发包人利益:一旦承包人违约或履约达不到合同要求,发包人可凭履约保函向担保人主张权利,以弥补其损失。
督促承包人履行合同:履约保函的存在会促使承包人更加重视合同履行,以免担保人行使追偿权。履约保函是否需要在标书中,取决于特定项目招标文件的具体规定。
必须包含的情况: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投标人提供履约保函,且将其作为投标资格或评标因素。此时,履约保函必须包含在标书中,否则投标将被视为无效。
可以包含的情况:招标文件未明确要求提供履约保函,但发包人保留在合同签订前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函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投标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在标书中包含履约保函,但需注意发包人在合同签订前的要求。
不必包含的情况: 招标文件明确表示不需提供履约保函,且发包人亦无要求。此时,投标人不应在标书中包含履约保函,以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和程序。在涉及履约保函的招标项目中,投标人应把握以下实务操作建议:
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充分了解招标文件对履约保函的要求,包括是否必须、金额、有效期等。
选择信誉良好的担保人: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为担保人,以确保履约保函的履约能力。
控制保费支出:合理控制履约保函的保费支出,可以通过询价比价等方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担保人。
及时准备保函: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提前准备好履约保函,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发包人。
跟进保函履行:合同签订后,跟进履约保函的履行情况,确保保函始终有效,避免影响后续合同执行。履约保函在工程招标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否包含在标书中取决于具体项目的招标文件规定。投标人应仔细研读招标文件,根据要求决定是否在标书中包含履约保函,并选择信誉良好的担保人,合理控制保费支出,及时准备保函,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合同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