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和他人签订合同的情况,合同是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签订合同时,有时会涉及到一个叫做“履约保函”的东西,那什么是履约保函呢?履约保函是指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保证合同一方(即被保证人)如不按时或不按合同规定履行合同义务,则银行或担保机构将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函件。它其实是一种履约担保的方式,是保证合同一方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履约保函要写在合同里吗?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履约保函是合同履约的重要保障,如果不写在合同里,万一发生合同纠纷,就失去了履约保函的意义。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履约保函只是对合同履行的保证,本身不是合同的必备要素,写在合同里反而会增加合同的复杂性。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个对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观点,也就是认为履约保函应该写在合同里的观点。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履约保函,其实就是对合同中的一项或几项义务的保证,它可以保证义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也可以保证权利人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获得赔偿。所以,从法律上来说,履约保函和合同是密切相关的,履约保函是合同履行的保障,写在合同里是理所当然的。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如果履约保函不写在合同里,那么履约保函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合同纠纷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合同一方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没有履约保函,那么另一方将很难获得赔偿。而如果履约保函写在合同里,明确了履约保函的条款和赔偿标准,那么当合同纠纷发生时,权利人就可以根据合同中的履约保函条款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就能有效地保障自己的利益。
那么,持另一种观点的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他们认为,履约保函只是对合同履行的保证,本身并不是合同的必备要素,写在合同里反而会增加合同的复杂性。他们认为,合同本身已经包括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再写上履约保函,就会使合同变得更加复杂,增加双方的理解和履行难度。而且,履约保函往往是由第三方出具的,如果写在合同里,可能会影响合同双方的协商和谈判,从而影响合同的签订。
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个对呢?其实,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从法律上来说,履约保函和合同是密切相关的,履约保函是对合同履行的保证,所以写在合同里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履约保函写在合同里可能会增加合同的复杂性,影响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所以,到底要不要把履约保函写在合同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合同双方的信任度较高,或者合同的履行比较简单,那么可以考虑不写履约保函。如果合同金额较大,或者合同的履行比较复杂,那么写上履约保函可以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一定的保障。总之,履约保函要不要写在合同里,应该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和双方的协商来决定,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无论履约保函是否写在合同里,双方都应该认真履行合同义务,遵守合同约定,这样才能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能够重视履约保函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履约保函写在合同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履行合同义务,遵守合同约定,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合同关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