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建筑行业,传统纸质履约保函业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易造假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辽宁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行电子履约保函业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履约保函是指担保人为发包人,向受益人开具的保证承包人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书面承诺。传统纸质履约保函在签发、传递、保管等环节存在诸多弊端:
办理流程繁琐,需要企业多次往返银行或担保公司,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纸质保函易丢失、损毁,存在保管困难和安全风险。 真伪鉴别困难,容易出现造假现象,引发经济纠纷。电子履约保函是指以电子形式签发、传送和保管的履约保函,具有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纸质保函存在的问题。推行电子履约保函业务,对于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电子化操作流程简化了办理手续,企业无需往返递交纸质材料,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电子保函的签发、传递和保管成本也远低于纸质保函。 安全可靠,防范风险。 电子保函采用电子签名、时间戳等技术,确保了保函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有效防范了造假风险。同时,电子化的存储方式也更加安全可靠,避免了丢失、损毁等风险。 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推广使用电子保函,可以减少纸张使用和碳排放,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电子履约保函的推行,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提高了政府监管效率,优化了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推进电子履约保函业务在辽宁省的应用,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完善的电子保函服务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文件。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担保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化招标投标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电子履约保函的法律地位和应用范围,为电子保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依据。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辽宁省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了省级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等实现了互联互通,为电子保函的签发、流转和查询提供了统一的平台支撑。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开展培训、研讨、宣传等活动,加大对电子保函政策解读和应用案例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电子保函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 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安全运行。 辽宁省建立了健全的电子保函监管机制,加强对电子保函服务机构的资质审查和业务监管,同时完善了电子保函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了电子保函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辽宁省电子履约保函业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保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比例稳步提升,有效助力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电子履约保函已覆盖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并在政府投资项目、国企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得到率先应用。 应用比例稳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电子保函,电子保函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行业发展更为规范。 电子保函的应用,促进了招标投标、工程担保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减少了人为干扰,提高了市场透明度,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电子履约保函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电子保函业务进一步发展,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扩大应用范围。 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使用电子保函,推动电子保函在更多领域和项目中得到应用,实现电子保函的全面覆盖。 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电子保函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子保函服务。 加强协同监管。 建立健全电子保函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协同监管,防范和化解电子保函业务风险,保障电子保函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加大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电子保函技术创新,提升电子保函的安全性和效率。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电子履约保函将在辽宁省建筑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