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保函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担保机制,保障业主在承包商违约或破产时获得赔偿。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工程保函市场,加强对保函的管理,我国出台了多项新规定。本文将对这些新规定进行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合规开展业务。
根据《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工程保函业务的通知》(保监发〔2021〕38号),自2022年1月1日起,开展工程保函业务的机构必须具备工程保函业务专项资质。资质审批由中国保监会负责,具体标准包括业务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内控制度等方面。
新规定要求保函应采用保监会统一指定的格式,并明确了工程保函的承保范围,包括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质量保修保函等。不同保函类型的承保责任和期间有所不同,具体应根据工程项目合同约定而定。
申请工程保函时,需向保函机构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程项目合同、招投标文件、企业资质证明、财务报表等。保函机构应严格审查申请材料,并按照《工程保函业务管理办法》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保函机构将出具保函文本并收取保费。
新规定明确了保函机构的责任和免责事由。保函机构负有对保函真实性、有效性的担保责任,在承保范围和期限内对保函承担赔偿责任。但在发生业主违约、合同变更、保函被涂改作废等特殊情况下,保函机构可以免责。
当承包商违约或破产时,业主有权向保函机构索赔。保函机构核实有关材料后,应当在10日内对业主进行赔偿。保函机构赔偿后,有权向承包商追偿。追偿时效为保函到期后2年。
新规定要求保函机构定期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业务数据和风险信息,并建立保函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保函基本信息查询服务。保监会将加强对工程保函市场的监督管理,包括对保函机构的资质审查、业务检查和违法惩处等。
新规定的实施对工程保函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规范市场竞争:明确的资质要求和规范化的业务流程将挤出不合规的保函机构,促进市场良性竞争。 提升保函效力:统一的保函格式和明确的承保范围将增强保函的法律效力,保障业主的利益。 防范信用风险:保函机构资质审查和风险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有助于降低保函信用风险。 加强监管力度:中国保监会的监督管理将更加规范和有力,保障工程保函市场的健康发展。工程保函的新规定顺应了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旨在规范市场、保障业主利益,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相关从业人员应密切关注新规定,及时调整业务,合规开展工程保函业务,为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