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履约保函,是保证函的一种,是保证人应保证申请人的要求,为被保证人提供担保而向申请人出具的书面文件。保证人向申请人承诺,如果被保证人未能依约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人将承担保证责任。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写一份有效的履约保函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履约保函的有效期是多久。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对被保证人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间是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因此,履约保函的有效期一般也是在上述保证期间内。
也就是说,如果被保证人未能在履约保函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合同义务,申请人可以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超过保证期间,申请人就失去了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机会,保证人也就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了。
当然,保证期间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长于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超出部分无效;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短于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则按照约定执行。因此,在写履约保函时,要明确保证期间的起止时间,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其次,我们要了解履约保函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根据《担保法》规定,保证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保证人、申请人和被保证人的名称(姓名)、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等;
2.主合同的基本情况:包括合同编号、签订时间、合同金额、履行期限和地点等;
3.担保的范围:明确保证人提供担保的范围,是担保全部债务还是部分债务,是担保本金还是包括利息、违约金等;
4.保证方式:明确是连带责任保证还是一般保证,是不可撤销保证还是可撤销保证;
5.保证期间:明确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包括起止时间和时长;
6.违约责任:明确被保证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保证人应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7.其他约定事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约定条款,如保证人的抗辩权、保证人的追偿权等。
再次,我们来看看履约保函的格式是怎样的。履约保函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一般写“履约保函”或“保证函”等;
2.称呼:写明申请人的名称或个人姓名;
3.正文:包括上述保证合同的内容,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增加其他条款;
4.落款:写明保证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和日期等,并由保证人签章或盖章;
5.附件:可以附加主合同、被保证人的承诺书等相关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履约保函是要向申请人出具的,所以要确保申请人能够收到原件。如果是纸质版,可以直接送达或邮寄;如果是电子版,可以发送扫描件或PDF版,并确认申请人已经收到。
最后,我们来谈谈如何提高履约保函的效力。虽然履约保函本身就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避免纠纷,提高履约保函的效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约定:在写履约保函时,要尽量详细、明确地约定各项内容,减少模糊地带,避免产生歧义,给被保证人或保证人留下可乘之机;
2.审查资格:申请人要审查保证人的资格,保证人必须有能力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是企业,要审查其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等情况;如果是个人,要审查其信用状况、经济能力等;
3.公证备案:履约保函签订后,可以选择去公证处公证,也可以去担保备案部门备案。公证可以增强法律效力,备案可以防止重复担保;
4.留存证据:申请人要留存好履约保函的原件,以及送达或接收的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5.及时主张权利:如果被保证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申请人要在保证期间内及时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不要错过时机。
写一份有效的履约保函,不仅可以保护申请人的权益,也可以减少保证人的担保风险。希望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写好履约保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