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履约保函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形式,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受益人无正当理由要求提取履约保函的情况,给担保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维护担保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提取履约保函的申辩期,为担保人提供反驳和举证的机会。
## 一、什么是履约保函的申辩期?
履约保函的申辩期,是指在受益人提交提取履约保函的申请后,担保人依法享有的对该申请提出异议和进行辩护的时间期限。在此期限内,担保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受益人提取保函的请求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从而阻止或延迟保函款项的支付。
## 二、申辩期的法律依据及期限
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履约保函的申辩期限作出明确规定。实践中,主要参照以下规定确定申辩期限:
1. **《担保法》第七条**: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该条规定赋予了当事人合同约定的自由,因此,在签订担保合同时,可以对申辩期限进行明确约定。
2. **《银行保函示例条款》**: 该条款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虽然不是法律法规,但在银行履约保函业务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条款规定,在收到受益人索赔申请和相关文件后,担保行有合理时间对索赔进行审查。
3.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虽然没有明确申辩期限,但规定了担保人可以根据独立保函的约定以及法律规定进行抗辩,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申辩期的存在。
鉴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
* **合同约定优先**: 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申辩期限,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 **参照行业惯例**: 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可以参考相关的行业惯例或银行保函示例条款,通常为5-15个工作日。 * **与受益人协商**: 特殊情况下,可以与受益人协商确定合理的申辩期限。## 三、申辩期内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申辩期内,担保人享有以下权利:
1. **审查权**: 担保人有权对受益人提交的提取保函申请和相关文件进行审查,核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 **调查权**: 担保人有权对与提取保函申请相关的事实进行调查取证,收集反驳受益人主张的证据。 3. **抗辩权**: 在有充分证据证明受益人提取保函请求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担保人有权提出抗辩,拒绝支付保函款项或者要求受益人提供反担保。 4. **协商权**: 担保人有权与受益人进行协商, 寻求解决争议的方案,例如延长履约期限、部分赔付等。
同时,担保人也需要履行以下义务:
1. **及时审查**: 担保人应在收到受益人申请后及时进行审查,避免超过合理的申辩期限。 2. **诚实信用**: 担保人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无故拖延或拒绝支付保函款项。 3. **举证责任**: 担保人需要对自己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受益人不应提取保函。
## 四、如何有效行使申辩权
为了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担保人在申辩期内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认真审查**: 仔细审查受益人提交的提取保函申请和相关文件,特别是注意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 申请内容是否真实准确? * 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有效? * 受益人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关义务? 2. **及时调查**: 在审查的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调查取证,例如: * 核实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合同约定。 * 了解项目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 调查是否存在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 3. **积极沟通**: 与受益人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其提取保函的原因,并根据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4. **寻求专业支持**: 必要时,咨询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帮助制定应对策略。
## 五、结语
履约保函的申辩期是维护担保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担保人应充分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行使申辩权,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履约保函的申辩期限,为实践操作提供更明确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