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在工程建设、货物采购、服务提供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履约保函的 issuance 和使用,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履约保函做出了明确规定。
履约保函是指依法设立的保证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债务人履行一定经济合同义务的书面承诺。当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时,保证人将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
履约保函的主要作用包括:
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降低交易风险。 提高交易效率,减少资金占用。 促进招投标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规范履约保函的政策文件,主要内容包括:
明确规定了履约保函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货物采购、服务提供等领域。并强调,对于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且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
明确规定了履约保函的 issuance 主体必须是依法设立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issuance 履约保函。同时,强调担保机构要加强自身风险防控,审慎开展担保业务。
规定了履约保函的担保内容必须明确、具体,不得包含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条款。同时,强调担保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限制受益人的合法权利。
规定了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应当与主合同的履行期限相一致,并明确了担保期限的计算方式。同时,强调担保期限届满后,担保机构应及时解除担保责任。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电子保函业务,推动电子保函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提高担保效率,降低担保成本。
为了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体系。 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严厉查处违规 issuance 和使用履约保函的行为。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受理和处理相关投诉举报。国家发改委对履约保函的规定,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这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国家发改委对履约保函的规定,对于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履约保函将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