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担保方式,但经常会有疑问,“甲方乙方究竟谁才是履约保函的出具方”。本文将从履约保函的概念、功能和法律依据出发,详细分析履约保函的出具主体和责任分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履约保函出具指南。
履约保函,又称履约担保,是指担保人(银行或保险公司)应委托人的请求,向受益人(业主或发包人)出具的,保证委托人(承包人或供货商)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的担保文件。履约保函具有担保功能,在委托人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时,担保人承担赔偿责任。
履约保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保证合同履行:履约保函对委托人的合同义务提供担保,确保委托人按时、按质、按量履行合同,保护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减少履约风险:履约保函可以分散委托人的履约风险,增强受益人对合同履行的信心,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促进招投标公平性:履约保函可以在招投标过程中,保证投标人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防止不具备履约能力的企业竞标,保障招投标的公平、公正。履约保函的出具和使用均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以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履约保函的出具主体可以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其中,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称为银行保函,而保险公司出具的履约保函称为保险保函。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保函较为常见。
履约保函涉及的当事方包括委托人、受益人、担保人。各方的责任分工如下:
委托人(承包人或供货商):委托担保人出具履约保函,向受益人保证合同的履行。 受益人(业主或发包人):接受担保人的履约保函,享有保函项下的担保权益,在委托人违约时向担保人索赔。 担保人(银行或保险公司):按照保函承诺,对委托人的履约进行担保。在委托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担保人按照保函条款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担保范围的不同,履约保函可分为:
全部履约保函:担保委托人履行合同的全部义务。 部分履约保函:仅对合同的部分义务提供担保,如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程质量的保修等。 预付款保函:在工程开工前,担保委托人按合同要求支付预付款。 投标保证金保函:在招投标过程中,担保投标人的投标资格和履约能力。企业办理履约保函需要依次完成以下流程:
准备申请材料:包括合同、投标文件、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 向银行或保险公司提出申请:填写保函申请表,提供相关申请材料。 银行或保险公司核查资料:对企业资质、财务状况、合同内容进行审查。 核保通过:银行或保险公司出具履约保函。 交纳保费:企业向银行或保险公司支付保函费用。在履约保函的履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争议。常见的争议包括:
委托人违约,受益人主张担保人赔偿。 担保人认为保函无效或免责,拒绝赔付。 受益人未按合同要求使用履约保函,导致保函失效。对于这些争议,当事人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协商解决。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办理履约保函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或保险公司。 认真阅读保函条款,熟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按时履行合同义务,避免保函被索赔。 如委托人出现违约的情况,及时向担保人申请理赔。综上所述,履约保函的出具主体可以是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履约保函的责任分工明确,委托人、受益人和担保人各负其责。企业在办理履约保函时,应根据合同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函类型,并按照流程办理。办理过程中,应注意选择资信良好的担保机构,熟悉保函条款,按时履行合同义务,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