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是所有参与方的共同目标。为了防范承包方在履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业主通常会要求承包方提供履约保证金。而近年来,一种更为灵活高效的方式——施工履约保险保函(以下简称“履约保函”)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的履约保证方式。
履约保函是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担保人,向业主(受益人)出具的,承诺在承包方(被担保人)不履行与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约定时,由担保人代为补偿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相比于传统的现金保证金,履约保函具有以下优势:
减轻承包方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简化担保手续,提高效率; 费用相对较低。履约保函的费用并非固定不变,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项目概况是影响履约保函费用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工程造价:工程造价越高,履约保函的担保金额也相应越高,费用也越高。 工期长短:工期越长,项目风险越大,履约保函的费用也越高。 工程类型:不同类型的工程风险系数不同,例如,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的风险系数高于一般房屋建筑工程,履约保函费用也相对较高。承包方的资质等级、财务状况、过往业绩等都会影响履约保函的费用。资质等级高、财务状况良好、过往业绩优秀的承包方,其履约能力较强,履约保函的风险也就越低,费用也相对较低。
不同的担保机构(银行、保险公司等)在费率、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银行的费率相对较低,但审批流程相对复杂;而保险公司的费率相对较高,但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快捷。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履约保函的费用,例如:
市场竞争:担保市场竞争越激烈,担保机构为了争取业务,可能会降低费率。 政策因素:国家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履约保函的费用,例如,国家鼓励采用履约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可能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降低费率。履约保函费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
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计算方式。担保金额通常为工程合同价的10%-15%,费率则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0.5%-2%之间。例如,某工程合同价为1亿元,担保比例为10%,费率为1%,则履约保函费用为1亿元 * 10% * 1% = 10万元。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工程项目,担保机构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收取固定金额的履约保函费用。
对于承包方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履约保函的费用:
承包方可以通过提升自身资质等级、改善财务状况、积累优秀业绩等方式,提高自身履约能力,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评估,从而降低履约保函费用。
不同的担保机构在费率、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承包方应货比三家,选择费率合理、服务优质的担保机构。
承包方应加强与担保机构的沟通,及时提供项目相关资料,并对担保机构的疑问进行解释说明,争取担保机构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履约保函费用。
承包方应关注国家有关履约保函的政策变化,利用政策红利,降低履约保函费用。
履约保函作为一种新型的履约担保方式,在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降低承包方资金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影响履约保函费用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费用,对于承包方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