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建投资的不断增加,工程保函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保函作为工程领域的重要金融工具,其业务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上半年,工程保函承保金额达到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
目前,工程保函市场格局相对稳定,主要由国有大型保险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三类机构主导。其中,国有大型保险公司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和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股份制商业银行近年来也加大了工程保函业务的投入,凭借其网点优势和客户资源,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政策性银行依托其政策性优势,也在工程保函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程保函业务主要分为履约保函和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是指担保人在工程项目中承担的因投标人或承包人不能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而向受益人支付赔偿金的担保责任。预付款保函是指担保人在工程项目中承担的因发包人未按合同规定向投标人或承包人支付预付款而向受益人支付赔偿金的担保责任。
工程保函业务涉及多个主体,且项目复杂,因此存在一定的业务风险。主要风险包括:
承保风险:承保人对工程项目的评估不充分,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承保人面临较大索赔风险。 受益人风险:受益人可能会恶意索赔,导致承保人蒙受损失。 投标人风险:投标人可能资质不足或恶意投标,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承保人面临较大索赔风险。 发包人风险:发包人可能履约能力不足,导致工程项目出现问题,承保人面临较大索赔风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工程保函业务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家政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工程保函业务需求也将随之增加。此外,随着工程保函业务监管的逐步完善和风险控制体系的不断成熟,工程保函业务的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行业发展环境将更加规范和稳定。
影响工程保函业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建投资的规模和节奏,进而影响工程保函业务的发展。 政策环境:国家政策对工程保函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政府鼓励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将刺激工程保函业务的发展。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求关系对工程保函业务的费率和承保条件产生直接影响。当市场供不应求时,费率将上升,承保条件将趋于严格。 风险控制水平:承保人的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工程保函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而影响费率和承保条件。风险控制水平较高的承保人费率较低,承保条件较宽松。为了促进工程保函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行业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工程保函业务的监管,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承保人应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能力,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加大创新力度:承保人应加大创新力度,推出新的工程保函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提升服务水平:承保人应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函服务。 加强信息共享:承保人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工程保函业务信息平台,实现业务信息共享,提高业务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工程保函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加强信息共享,工程保函业务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