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收到一个求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求助者的朋友,我们暂且叫他A,A在几年前跟一个老板,我们叫他B,合伙开公司。A主要是负责技术和业务方面,B主要是投资和管理。公司前期发展得很顺利,大家其乐融融,两年的时间,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业绩也蒸蒸日进。
但是好景不长,在第三个年头,公司开始遇到一些困难,业绩下滑,资金周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A和B都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公司状况依然没有好转。到了年底,公司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A和B都知道,再不采取点儿措施,公司可能就要破产了。
B找到A,提出了一个方案,说自己有办法可以解决公司目前的困境,就是想办法弄一些资金来周转。A问他是什么办法,B说自己有个朋友在银行工作,可以帮忙开一些银行保函,这样他们就可以以这些保函作为担保,向其他渠道融资,渡过目前的难关。A听了之后,心里也有些忐忑,但想着公司也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如果就这么倒闭了,太可惜了,于是也没太问什么细节,就同意了。
过了几天,B拿到了30万的银行保函,说是朋友帮忙开的。A看到保函上都齐齐整整地盖着章,也没什么怀疑,就跟B一起,以这份保函作为担保,向一家小贷公司贷款。贷款很快就批了下来,公司也终于有了资金周转,度过了一个难关。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A突然接到了公安机关的通知,说那份银行保函是伪造的,他们涉嫌诈骗罪,要被立案调查。A一下子懵了,觉得不可思议,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骗谁的钱,怎么就成了诈骗犯了?
A找到B询问情况,B也是一脸茫然,说自己也是找朋友帮忙开的,朋友说没问题,现在怎么又成了伪造?A让B赶紧想办法,但B也是一筹莫展。两人只能先去找律师咨询,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应对办法。
律师了解了情况后,首先跟两人解释了银行保函的概念和性质。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客户申请开立的、保证在满足约定条件时履行支付义务的一种信用证件,是银行的一种担保行为。银行保函的性质类似于银行的保证书,保证在特定情况下为申请人提供经济担保。
律师还解释了伪造银行保函可能触犯的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印章而使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伪造、变造、转让银行业务文件、档案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那么,A和B伪造30万银行保函,怎么处理呢?律师分析了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A和B的主观意图和过错程度。从目前情况来看,A和B主观上并没有故意诈骗他人钱财的目的,也没有故意伪造银行保函的意图,只是想解决公司暂时的资金困难。而且,A和B在使用这份保函时,也是出于对B朋友的信任,没有仔细核实真伪,属于过失行为。
其次,A和B造成的实际损失和潜在风险。虽然A和B成功以这份保函贷款30万,但这笔钱确实用于公司经营,并没有被转移或挪用,也没有造成实际损失。但这份保函的确是伪造的,如果被贷款公司发现,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要求A和B归还贷款,甚至可能起诉他们诈骗罪。
最后,A和B的认错态度和补救措施。目前,A和B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积极主动地寻求律师帮助,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尝试联系B的朋友,了解保函的具体情况,寻求解决办法。
综合上述因素,律师给出了几点建议:
如实说明情况:A和B可以主动联系公安机关和贷款公司,如实说明情况,表达自己积极配合调查的意愿,争取对方的理解和宽恕。
积极协商解决:A和B可以尝试与贷款公司协商,说明自己并非恶意欺骗,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协商达成还款计划或赔偿方案。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A和B因为这件事而被起诉或处罚,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轻处罚。
加强合规意识:A和B需要吸取教训,提高合规意识,在经营公司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件事给A和B,以及我们大家都敲响了警钟。在经营公司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走捷径,否则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得不偿失。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合规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