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说白了就是一种担保,保证承包商(或供应商)能够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承包商完不成活儿,开具保函的银行或担保公司就得替他赔钱。所以,这份合同约定写得清晰明白,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否则,到时候责任不清,扯皮起来,头都大了。
那么,一份靠谱的履约保函合同约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咱们一步一步来分解。
一、当事人信息必须准确无误
这看起来像是废话,但确实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步。 任何合同,首先要明确当事人是谁。这里包括:
申请人(受益人): 也就是发包方,需要明确其全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最好是正式的办公地址和电话,避免以后找不到人)。 别以为随便写个名字就完事,一定要精准! 这关系到以后追索权的问题,信息不对,到时候想找人赔钱都难。
被担保人(主合同一方): 就是承包商,同样需要全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保函生效,并且在承包商违约的时候能找到他。
保函开立人(保证人): 通常是银行或担保公司,需要填写全称、注册地址以及授权签字人的信息。 这部分信息需要特别仔细核对,避免因为机构信息错误导致保函无效。
二、主合同的明确约定
履约保函是基于主合同而存在的,所以主合同的描述必须准确无误。 这里需要明确:
主合同编号及签订日期: 用以标识哪份合同需要担保,避免混淆。
主合同标的: 清晰描述工程项目或货物名称、数量、规格以及质量要求。 避免含糊其辞,比如“若干设备”这种说法,需要具体到型号、数量等。
主合同价款及付款方式: 保函通常只担保部分款项,需要明确保函担保金额及对应的工程款项部分。
主合同的履行期限: 明确工程或货物交付的最终日期,以此作为判断承包商是否违约的重要依据。
主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约定: 主合同中对违约的约定,将直接影响到保函的责任范围。 保函一般只对主合同约定的违约行为承担责任。
三、保函的具体内容
这是履约保函的核心部分,需要认真对待:
保函金额: 这是保函的核心内容,必须明确具体金额,并以文字和数字两种形式表达,避免歧义。
保函期限: 明确保函的有效期限,一般与主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致或略长一些。 超过期限,保函失效。
担保范围: 明确说明保函担保的范围,是担保全部合同义务还是部分义务。 通常会根据主合同中的约定来确定。 比如,只担保工程质量问题,不担保工期延误等。 这部分需要非常清晰,避免产生争议。
索赔条件和程序: 详细规定受益人提出索赔的条件和程序,包括所需提供的证明材料、通知方式以及索赔期限。 这对于受益人追讨损失至关重要。
免责条款: 规定保函开立人免责的情形,例如不可抗力等。 这些条款需要谨慎起草,平衡各方利益。
四、其他重要条款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争议解决方式: 明确约定出现争议如何解决,例如仲裁或诉讼。
适用法律: 明确适用哪个地区的法律。
保函的效力: 明确保函的效力,以及如何终止保函。
总而言之,一份有效的履约保函合同约定,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并尽可能清晰、准确地表达各项条款。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尽量使用明确的词汇和具体的数字,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建议在签订合同前,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毕竟,一份谨慎细致的合同,能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