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小李收到一份来自合作伙伴的履约保函,这让他如释重负。原来,小李的公司在几个月前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在执行过程中,小李一直担心对方无法按时、按质履行合同。而这份履约保函,正是对小李的担忧做了切实的保障。
这不禁让小李回想起之前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趣事。那时,小李刚接手一个项目,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项目中有一方公司曾向项目组提交了一份退回履约保函的申请书。小李好奇地翻阅了这份申请书,发现其中的内容颇为有趣,也让小李对履约保函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份申请书大致是这样说的:
“尊敬的项目组领导:
我司与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但在合作过程中,我司发现该公司的履约能力存在一定问题。为保障我司权益,我司曾要求该公司提供履约保函。然而,在我司收到保函后,发现其内容存在多处不合理之处,与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不符。
首先,该保函的担保范围过于狭窄,仅涵盖了合同中的一项条款,而忽略了其他重要条款。这意味着,如果对方在其他方面出现违约行为,我司将无法通过此保函获得保障。
其次,保函的有效期设置不合理。根据合同规定,对方应在项目完成后提供为期一年的质保服务。然而,该保函的有效期仅为六个月,这意味着如果对方在质保期的后半年出现问题,我司将无法通过保函寻求解决。
此外,保函中关于争议解决的条款也存在问题。该条款规定,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由某仲裁委员会仲裁。但根据我司以往的经验,该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程序复杂且耗时,不利于我司的权益保护。
综上所述,我司认为该履约保函无法切实保障我司权益,特此申请将保函退回,并要求对方重新提供一份符合合同要求的保函。
此致
敬礼!”
读完这封申请书,小李不禁感叹,原来一份看似简单的履约保函,背后却关系着合作双方的切身权益。
那么,什么是履约保函呢?
履约保函,是保证合同履行的一种书面承诺。它由合同的一方或第三方出具,承诺如果合同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将由担保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履约保函通常由银行或担保公司出具,其出具后,担保人将对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
那为什么要使用履保函呢?
在商事活动中,合同的签订只是合作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合同的履行。而现实中,合同一方出现违约行为的情况并不少见,如延期履行、不完全履行或根本不履行合同义务等。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守约方往往需要通过诉讼或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这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而履约保函的出现,则为守约方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保障。当一方提供履约保函时,另一方可以确信,如果对方出现违约行为,自己将可以直接依据保函向担保人主张权利,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更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同时,履约保函也对出具方起到了约束作用。当一方知道自己需要为可能的违约行为承担连带责任时,自然会更加谨慎地履行合同义务,从而降低违约风险。
那什么情况下需要履约保函呢?
通常情况下,当合同涉及较大金额或重要事项时,履约保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承包商通常需要向业主提供履约保函,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达到质量标准。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也可能被要求提供履约保函,以确保其按时付款并接收货物。
此外,当合同一方的履约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时,履约保函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当一方为初创企业或其信用记录存在疑问时,要求其提供履约保函,可以有效降低另一方的合作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一份有效的履约保函,应符合以下几个要点:
保函应由具有担保能力的机构出具,如银行或担保公司; 保函的内容应与合同相符,包括担保范围、有效期、争议解决方式等; 保函应明确担保人的连带责任,即担保人应与合同方承担同等的责任; 保函应具有法律效力,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总之,履约保函是商事活动中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它有效地保护了守约方的权益,同时也对出具方起到了约束作用。在合作中,双方不妨考虑使用履约保函,以增进互信,促进合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