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作为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中重要的担保方式,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安全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不法分子手段的不断翻新,利用虚假交易、伪造文件等手段骗取履约保函的案件层出不穷,给金融机构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深入探讨履约保函被骗的常见手法、风险点以及防范措施,以期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不法分子骗取履约保函的手段呈现出隐蔽性强、欺骗性大、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 虚构交易背景
不法分子往往会伪造真实的交易关系,编造虚假的贸易合同、项目文件等,营造出看似合法的交易背景,以此诱骗银行或担保公司开立履约保函。例如,伪造政府采购项目、虚构海外工程项目等。
2. 伪造企业资质和文件
为了取得开证行的信任,不法分子会伪造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企业资质文件,甚至还会伪造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以证明自身的经营状况良好,具备履约能力。
3. 利用关联企业相互担保
不法分子往往会注册成立多家关联公司,利用这些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方式,相互作假,形成看似真实的担保链条,以此降低开证行的审核警惕性。
4. 勾结内部人员
部分不法分子会通过贿赂、拉拢等方式勾结银行或担保公司内部人员,在审核材料、办理业务等环节提供便利,甚至直接开立虚假的履约保函。
5. 利用信息不对称
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项目中,交易双方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不通、法律体系差异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信息不对称。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进行造假,掩盖真实情况。
履约保函业务的风险点贯穿于业务的各个环节,从申请人的资质审核,到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调查,再到保函条款的严谨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给银行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1. 申请人资质风险
申请人的资质是开立履约保函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申请人本身存在经营状况不佳、信用记录不良、甚至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情况,那么其违约的风险就很高,银行或担保公司就可能面临赔付风险。
2. 交易背景真实性风险
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是判断履约保函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交易背景是虚构的,那么开立的履约保函就失去了基础,银行或担保公司就可能面临无条件赔付的风险。
3. 保函条款风险
履约保函的条款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条款存在漏洞或不严谨,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银行或担保公司造成损失。例如,保函期限过长、索赔条件过于宽松等。
4. 审核风险
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审核履约保函申请材料时,如果审核不严、调查不细致,就可能被不法分子的虚假材料所蒙蔽,导致开立虚假保函,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范履约保函被骗风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
1. 加强对申请人的尽职调查
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受理履约保函申请时,要严格执行 KYC(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对申请人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核实其身份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确保申请人具备真实的交易背景和履约能力。
2. 深入调查交易背景
除了审核申请人提供的交易合同等文件外,银行或担保公司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对交易背景进行深入调查,例如,查验相关部门的备案信息、咨询行业专家、实地考察项目现场等,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完善保函条款
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制定履约保函条款时,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设置合理的保函期限、索赔条件、免责条款等,确保条款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
4. 加强内部控制
银行或担保公司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内部人员徇私舞弊。
5. 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
银行、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履约保函欺诈风险。同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6. 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要加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履约保函业务的流程和风险点,避免因为自身疏忽而造成损失。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总之,防范履约保函被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