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障交易安全顺利进行,买卖双方经常会借助各种担保方式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其中,保函作为一种常见的担保形式,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保函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履约保函、付款保函、预付款保函、投标保函等。而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海关监管方式的不断创新,“关税保函”作为一种特殊的保函形式,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关税保函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履约保函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分别对这两种保函的概念、适用场景、法律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
履约保函是指保证人(通常为银行)应申请人(通常为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向受益人(通常为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履行其在基础合同项下的约定义务,若申请人违约,则由保证人在一定限额内向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书面保证承诺。简言之,履约保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基础合同能够得到全面、完整的履行。
例如,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卖方为保证其按时按质交货的义务,可能会向买方提供一份由银行开具的履约保函。如果卖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交货,买方则有权凭履约保函向银行索赔,以弥补其因卖方违约所遭受的损失。
关税保函是指保证人(通常为银行或担保公司)应申请人(通常为进口商或其代理人)的请求,向受益人(海关)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缴纳税款义务的书面保证承诺。与履约保函不同的是,关税保函的基础法律关系并非买卖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而是进口商与海关之间基于关税法律法规所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
关税保函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进口货物需要暂时入境或过境,而海关为了保障税款的征收,要求进口商提供担保的场景。 进口货物在确定最终完税价格之前先行放行,为防止进口商逃税,海关要求其提供担保的场景。 海关对进口货物进行税则归类、估价等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在此期间为保障税款的征收,海关要求进口商提供担保的场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税保函与履约保函虽然都属于担保的范畴,但在概念、适用场景以及法律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 担保对象不同:履约保函担保的是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合同义务,而关税保函担保的则是进口商依法应承担的缴纳关税的义务。
2. 基础法律关系不同:履约保函的基础法律关系是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而关税保函的基础法律关系则是进口商与海关之间基于关税法律法规所形成的税收征纳关系。
3. 受益人不同:履约保函的受益人通常是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而关税保函的受益人则是海关。
4. 适用范围不同:履约保函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合同,而关税保函的适用范围则相对狭窄,仅适用于与关税缴纳相关的特定场景。
综上所述,关税保函和履约保函虽然都属于担保的范畴,但两者之间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关税保函并非履约保函的一种,而是一种独立的担保形式,其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税收安全,维护海关监管秩序。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保函类型。如果涉及到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则应该选择履约保函;如果涉及到进口货物的关税缴纳,则应该选择关税保函。只有正确区分和使用不同类型的保函,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