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投标保函是保障招投标活动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对于投标人而言,获取投标保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的构成却并非显而易见。有一种观点认为,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开具投标保函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只是审核材料和开具文件,因此成本构成主要是人工成本。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投标保函业务背后的风险和责任,以及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方面投入的巨大资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做投标保函的成本构成,并阐述为什么“做投标保函的成本是人工”是一种误解。
投标保函的成本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成本是指可以直接量化的费用,主要包括:
保函手续费:这是银行或担保公司收取的直接服务费用,通常按照保函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 反担保费用:为了控制风险,银行或担保公司通常要求投标人提供反担保措施,例如现金存款、银行保函或抵押物等。反担保措施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例如存款利息损失、保函费或评估费等。隐性成本是指难以直接量化的成本,主要包括:
风险成本: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开具投标保函时,需要承担投标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为了弥补潜在的损失,金融机构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而这部分成本最终会反映在保函的费率上。 信用评估成本:银行或担保公司在决定是否开具保函前,需要对投标人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运营管理成本:开具和管理投标保函需要专门的业务系统、运营团队和法律支持,这些都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诚然,人工成本是投标保函业务的一项重要成本,但是将其视为主要成本构成是一种误解。一方面,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和担保公司正在积极应用自动化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的占比。
另一方面,与风险成本、信用评估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相比,人工成本的比例相对较低。银行或担保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模型、信用评级体系和业务流程,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和风险监控。这些成本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人工成本。
如果仅仅将做投标保函的成本视为人工成本,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低估风险:忽视风险成本会导致金融机构对投标保函业务的风险估计不足,最终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恶性竞争:单纯依靠降低人工成本进行竞争,会导致市场上出现劣质的保函产品和服务,损害市场秩序。 阻碍行业发展:忽视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将不利于保函行业的健康发展。做投标保函的成本并非仅仅是人工成本,其背后还包含着风险成本、信用评估成本、运营管理成本等多种因素。只有全面认识到投标保函业务的成本构成,才能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促进保函市场的良性发展。未来,银行和担保公司应该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保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