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支付保函是常见的一种担保方式,它能够保障收款人及时收到工程款项。而支付保函的金额往往与合同额密切相关,本文将深入探讨支付保函是否按合同额开立,以及影响支付保函金额的因素。
支付保函主要分为:
履约保函:保证投标人或承包人履行合同义务。 付款保函:保证业主或发包人按时支付工程款项。 预付款保函:保证业主或发包人在工程开始前向投标人或承包人支付预付款。其中,付款保函与合同额关系更为密切。
原则上,付款保函的金额应按照合同额开立。因为付款保函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收款人及时收到工程款项,而合同额代表了工程的总造价,反映了收款人应收取的款项总额。因此,付款保函的金额通常与合同额保持一致。
在实际操作中,支付保函的金额除合同额外,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履约能力:投标人或承包人的履约能力越强,保函金额可以相对较低,因为业主或发包人对收款的信心较高。 工程性质:工程性质复杂或风险较大,保函金额可能会较高,以保障业主或发包人的利益。 担保机构的信用度:担保机构的信用度越高,保函金额可以相对较低,因为业主或发包人对担保机构的支付能力更有信心。 合同约定:合同中可能对支付保函的金额做出具体约定,如有特殊要求,会优先适用合同约定。计算付款保函金额的通用公式如下:
支付保函金额 = 合同额 x 保函比例
其中,保函比例一般由业主或发包人根据工程风险程度和自身要求确定,通常介于5%-20%之间。
付款保函承保的工程款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的工程款项 工程验收后的工程尾款 已完成工程但未支付工程款的款项甲方拟将一项金额为1000万元的工程发包给乙方,合同约定按合同额的10%开立付款保函。则付款保函的金额为:
1000万元 x 10% = 100万元
支付保函的金额原则上按合同额开立,但也会受到履约能力、工程性质、担保机构信用度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支付保函金额时,通常采用合同额乘以保函比例的公式。付款保函承保的工程款项一般包括工程质量保修期内的工程款项、工程验收后的工程尾款和已完成但未支付的工程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