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应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收到履约保函造假报告后,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相关人员、文件、系统等进行全面调查取证,查清造假事实、造假动机、涉及人员等情况。收集的证据应合法、有效,并形成书面报告。
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向行业监管部门报告,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若造假行为涉及内部人员,企业应启动内部问责程序,对涉事人员进行追责。追责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控制度,对不同程度的造假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责令整改、停职、降级、开除等。
在履约保函造假行为被发现后,企业应采取措施保障合同利益。应与发包方协商变更合同履约方式,如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或采取其他措施。同时,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其他监管部门的调查,提供证据材料,协助破案和追赃。
履约保函造假事件的发生,反映了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存在漏洞。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履约保函管理流程,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堵塞造假漏洞,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造假行为,涉事人员将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伪造金融票证罪的最高刑期可达十年。
为了预防履约保函造假行为的发生,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履约保函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履约保函申请、审批、出具、管理和核销制度,规范履约保函业务的各个环节,避免人为造假和疏忽漏管。
2.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授权审批、双人复核、定期审计等机制,防范造假行为的发生。
3. 选择信誉良好的出具机构选择信誉良好、有资质的金融机构作为履约保函出具机构,审查其资质和资金实力,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4. 定期核查履约保函有效性定期向出具机构核验履约保函的有效性,防止伪造或失效保函的流入。
5.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向员工灌输合规意识,培训其识别和预防履约保函造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对造假行为的防范能力。
6.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举报造假行为,对举报人予以奖励和保护,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履约保函造假的发生,保障合同利益和企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