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作为保障交易双方权益的重要金融工具,在国际贸易、工程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为申请人提供了信用担保,同时也为受益人提供了违约救济。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合同的变更、终止或其他原因,继续保留履约保函可能不再必要,甚至可能损害申请人的利益。此时,申请人有权向担保人提出撤销履约保函的申请。
我国法律法规对履约保函的撤销做出了相关规定:
《担保法》第七十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自保证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独立保函的撤销,约定或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约定或者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上述法律条文表明,履约保函的撤销应遵循以下原则:
约定优先原则: 首先应以申请人和担保人之间签订的《担保合同》或《独立保函》中关于撤销的约定为准。 法律规定原则: 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则应按照《担保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合同法兜底原则: 在没有约定且其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以下几种情形下,申请人可以向担保人提出撤销履约保函的申请:
合同履行完毕: 当申请人按照合同约定完全履行了自身的义务,且受益人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时,申请人有权要求撤销履约保函。 合同解除或终止: 当合同因双方协商一致、不可抗力等原因解除或终止时,履约保函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申请人可以要求撤销。 受益人书面同意: 根据《担保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受益人书面同意 解除申请人的保证责任,担保人应当解除其保证责任,此时申请人可以要求撤销履约保函。 担保期限届满: 履约保函通常都会约定一个担保期限。如果担保期限届满,受益人没有提出任何索赔,则保函自动失效,申请人可以要求撤销。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申请人可以提供等额的保证金或者其他担保方式替代原有的履约保函,并经受益人同意后,申请人可以要求撤销原保函。申请人需要按照以下步骤办理撤销履约保函的手续:
审查合同及保函条款: 申请人首先需要仔细审查与受益人签订的《主合同》以及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合同》或《独立保函》,明确合同约定的撤销条件、程序和所需提交的材料。 与受益人协商: 在满足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后,申请人应主动与受益人进行沟通,向其说明撤销保函的原因和理由,并尽量争取受益人的理解和同意,以避免后续的争议。 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人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并提交给担保人: 撤销履约保函申请书(需明确申请事由、依据及相关保函信息) 能够证明合同已经履行完毕、解除或终止的证明文件 受益人同意撤销的书面文件(如有) 担保人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和资料 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按照保函约定的方式提交给担保人,并及时跟进处理进度。 获取担保人确认: 担保人在收到申请材料并进行审核后,如果同意申请人的撤销申请,会向申请人出具书面的确认函,明确保函已经撤销。申请人在申请撤销履约保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尽早提出申请: 申请人应在符合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出现后,尽早向担保人提出申请,以免延误时间,影响自身权益。 妥善保管相关文件: 申请人应妥善保管与保函相关的合同、文件以及与受益人、担保人之间的沟通记录,以便在出现争议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由于履约保函的撤销涉及到复杂的法律问题和操作流程,建议申请人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咨询专业的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以确保程序合法合规。总之,撤销履约保函是申请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申请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行使该项权利。同时,申请人也应当注意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