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的钱由哪方出
履约保函是指在工程建设、货物采购、服务供应等商业活动中,招标方为了防止中标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要求其提供的一种信用担保形式。银行或担保公司作为保证人,向招标方开具保函,承诺一旦中标方违约,将代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履约保函的出现,有效地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对于履约保函的费用问题,很多人并不清楚,特别是对“履约保函的钱由哪方出”存在疑惑。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并结合实务操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
一、 履约保函费用的构成
履约保函的费用通常被称为“保函手续费”或“担保费”,其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担保费率:这是指担保机构根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项目风险等因素确定的收费比例,通常以年费率的形式表示。担保费率是保函手续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家担保机构竞争的焦点。 开户费:部分担保机构在首次办理保函业务时会收取一定的开户费用。 评估费:对于一些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项目,担保机构可能会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向申请人收取相应的评估费用。 其他费用:例如文件递送费、咨询费等。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担保机构的收费标准和项目有所不同,具体费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咨询和协商。
二、 履约保函费用的承担方
关于履约保函费用的承担方,一般情况下是由申请人,即合同中的中标方或履约方承担。这是因为,履约保函是为保障招标方的利益而设立的,申请人作为受益方,自然应该承担相应的费用。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招标文件或合同中通常也会明确规定保函费用的承担方。
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根据《建设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2017版)》的规定,“发包人、承包人为保证其在建设工程合同项下的义务的履行,以保证的方式向对方提供担保的,应当由申请人(受益人)承担担保费用”。
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双方也可以协商约定由招标方承担部分或全部保函费用。例如,当项目利润空间较小、竞争较为激烈时,为了吸引更多优质投标人参与,招标方可能会考虑承担一部分保函费用。
三、 实务操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关于履约保函费用的承担问题,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容易产生争议的方面:
未明确约定承担方的处理:如果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保函费用的承担方,则应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由申请人承担。 转嫁保函费用的处理:实践中,一些申请人为降低自身成本,可能会试图将保函费用转嫁给其他方,例如供应商、分包商等。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商业道德,也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应尽量避免。 保函失效后的费用处理:如果履约保函在有效期内未使用,则保函失效后,申请人可以向担保机构申请退还部分保函手续费。但如果保函已经生效或部分生效,则申请人通常无法获得退费。四、 降低保函费用的途径
对于申请人而言,了解如何降低保函费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降低保函费用的途径:
选择合适的担保机构:不同担保机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申请人应该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高的担保机构。 提高自身信用评级:担保机构在确定保函费率时,会将申请人的信用评级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因此,申请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信用评级来降低保函费用。 采用联合担保方式:对于一些大型项目,申请人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联合申请保函,共同分担保函费用。 与担保机构协商议价: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项目特点,与担保机构协商降低保函费率。五、 结语
履约保函作为一种常见的信用担保方式,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解履约保函费用的构成、承担方以及降低费用的途径,对于交易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履约保函费用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