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费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开立保函而收取的费用。其特点如下:
费用率一般为保函金额的0.5%-2%,具体比例根据保函类型、期限、信用风险等因素而定。 保函费通常一次性收取,保函到期后不再收取。 保函费不属于保函的担保范围,即使保函被执行,也不影响银行收取保函费。根据保函的受益人、申请人以及担保类型的不同,保函费的支付主体可能 vary as follows:
受益人支付:当保函的受益人向申请人索取保函时,由受益人承担保函费。 申请人支付:当申请人主动向银行申请保函时,由申请人承担保函费。 双方协商:在某些情况下,保函费也可以由双方协商支付。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方要求另一方支付保函费的情况。能否要求对方支付保函费,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合同约定:首先,应审查合同中是否有关于保函费支付的约定。如果合同明确约定由一方承担保函费,则应当按照合同执行。 惯例:在某些行业或特定交易中,可能存在惯例约定由哪一方支付保函费。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通常由承包商承担招标保证金的保函费。 法律规定:《担保法》第24条规定:“当事人提供担保的,应当承担合理费用”。但该条规定是原则性规定,并没有明确规定保函费的支付主体。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保函费支付主体问题的处理也比较灵活。 具体案情:法院在处理保函费支付主体问题时,还会考虑具体案情,例如保函的类型、目的、担保的风险程度等因素,并根据公平原则作出裁判。若一方希望要求对方支付保函费,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合同约定:在合同谈判阶段,明确保函费的支付主体,避免后期产生争议。 协商解决: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尽量与对方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 提供证据:要求对方支付保函费时,应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例如合同、保函、支付凭证等,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法院起诉: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保函费。综上所述,保函费的支付主体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合同约定、行业惯例,也有法律规定和具体案情的影响。在要求对方支付保函费时,应当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