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贸易和国内重大交易中,买卖双方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降低交易风险,通常会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函。履约保函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出具的一种书面担保承诺,保证受益人(通常是买方)在申请人(通常是卖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对于受益人而言,审查履约保函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环节。本文将重点介绍买卖履约保函审查要点,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保障交易安全。
审查履约保函的首要步骤是确认其基本要素是否齐全、准确无误,主要包括:
保函三方:仔细核对申请人、受益人和开证行信息是否与贸易合同一致,确保三方名称、地址等信息准确无误。 保函金额和币种:保函金额应与合同约定的履约保证金比例相符,币种应与合同规定的支付币种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保函金额应包含可能产生的利息、违约金等额外费用。 保函期限:保函期限应涵盖合同约定的履约期限,并适当延长至货物/服务验收合格、尾款支付完成之后。此外,还需关注保函生效日期和失效日期。 担保范围:保函应明确担保的具体内容,例如卖方未能按时交货、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等。要确保担保范围与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形相符,避免出现遗漏。 索赔条件和程序:保函应明确索赔的触发条件,以及受益人索赔所需提供的文件和材料。索赔程序应清晰简洁,避免设置过高的索赔门槛。 开证行签字和盖章: 确认保函上有开证行授权代表的签字和盖章,确保保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除了基本要素之外,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关键条款:
独立性原则:履约保函应遵循独立性原则,即保函的效力独立于基础贸易合同,即使买卖双方之间发生争议,也不影响受益人主张保函项下权利。 见索即付条款:保函中应包含“见索即付”条款,即受益人提交符合保函要求的索赔文件后,开证行必须无条件、立即支付保函项下款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拖延。 免责条款:仔细审查保函中的免责条款,避免开证行利用免责条款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开证行仅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免责: 受益人提交虚假文件或材料进行欺诈性索赔; 受益人和申请人恶意串通,损害开证行利益。 争议解决条款:保函应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例如仲裁或诉讼,以及适用的法律和管辖法院。建议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争议解决机制。 修改和撤销:保函应明确规定,未经受益人书面同意,申请人和开证行无权修改或撤销保函。在审查履约保函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开证行的信誉和实力直接关系到保函的可靠性。建议选择大型国有银行或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作为开证行。 咨询专业人士意见:对于复杂的履约保函条款,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银行人士,获得专业解读和风险评估。 妥善保管保函文件:将保函原件妥善保管,避免遗失或损毁,并在保函有效期内做好续保工作。 及时主张权利:在申请人违约时,应及时按照保函约定的程序和期限向开证行提出索赔,避免错过索赔时效。总之,买卖履约保函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工具,审查履约保函是受益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通过仔细审查保函要素、关键条款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风险,保障自身利益。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专业人士建议,做好履约保函的审查和管理工作,为顺利完成交易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