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是一种常见的担保方式。在工程领域,保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项目中,尤其是大型基建工程。2019年,与工程保函相关的几件大事,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首先,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工程保函管理,鼓励和支持工程建设项目使用保函进行担保。这意味着,保函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推广和鼓励。以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有重要意义。
其次,201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银行保函业务指引》。这份指引的发布,为银行业开展保函业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为市场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处理相关纠纷提供了参考。其中,指引明确了保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强调了保函的独立性、要式性、抽象性和无因性,对保函的申请、开立、修改、撤销、追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对统一银行业保函业务标准,提升保函业务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这份司法解释中,专门对保函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保函的定义、法律性质和效力,对保函的独立性、要式性、抽象性和无因性进行了重申,对保函的适用范围、担保责任、追索权等进行了解释,对司法实践中保函纠纷的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工程保函实践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也引起了行业关注。
1.保函与保证金的选择:在工程项目中,保函和保证金都是常见的担保方式。那么,如何选择保函或保证金呢?一般来说,对于资金充裕的企业,选择保证金更为合适,可以减少手续费支出;对于资金紧张的企业,选择保函更为合适,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成本。此外,在工程款项纠纷较多,可能需要长期冻结保证金的情况下,选择保函也可以避免资金被长期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保函的额度和期限:在申请保函时,企业需要确定保函的额度和期限。保函的额度一般根据工程合同金额和风险程度确定,需要充分评估风险,避免保函额度不足导致无法履行担保责任。保函的期限一般根据工程进度和付款安排确定,需要考虑工程延期风险,避免保函期限不足导致担保责任无法解除。
3.保函的修改和撤销: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变更、延期等情况,需要对保函进行相应的修改。保函的修改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银行的要求,一般需要提供修改协议、工程变更等相关材料。在特殊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撤销保函。保函的撤销需要符合法律规定和银行的要求,一般需要提供撤销理由和相关证明材料。
4.保函的追索:在保函开立后,如果被保函人提出索赔,开立保函的银行将根据保函条款进行赔付。在赔付后,银行有权向申请人进行追索。追索权是银行的重要权利,可以有效防范风险,维护自身权益。在追索时,银行需要注意追索时效,一般为3年,也需要注意追索的范围和顺序,一般先追索申请人,再追索其他担保人。
在2019年,与工程保函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工程保函的应用和纠纷处理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引。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充分了解保函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保函或保证金,充分评估风险,准确确定保函的额度和期限,严格遵守保函的修改和撤销程序,重视银行的追索权,防范法律风险。
总之,2019年是工程保函发展的重要一年,相关政策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出台,为工程保函的应用和规范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未来,随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工程保函有望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在促进工程项目高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