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些日子,小李跟我抱怨,他最近在跟一家公司做生意,需要开一份银行保函作为履约保证,结果跑了几家银行都没开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拉他坐下,聊聊银行保函那些事儿。
小李跟我说,他跑了几家银行,有的银行说不熟悉业务不敢接,有的说要提供抵押物,还有的说要存够一定金额的存款才能开立。小李是创业青年,资金跟资产都有限,这下可难倒他了。
我听完哈哈一笑,说银行也不是慈善机构,做业务当然要控制风险,开银行保函当然也要“挑挑拣拣”。小李一脸疑惑,我说那就从银行保函是什么聊起吧。
银行保函,简单说就是银行应客户申请,出具的一种书面承诺,承诺在一定条件下,银行会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承诺,对申请银行保函的客户来说,是一种信用支持,可以提高客户在交易中的信誉度;对保函的受益人来说,就是一种担保,可以保证交易安全。
银行保函的用途很广,在国际贸易中,可以用来担保货款;在工程建设领域,可以用来保证工程履约;在房地产领域,可以用来担保购房款;在投标业务中,可以用来证明投标人的履约能力。
银行保函的格式有固定格式,也有自由格式。自由格式的保函,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需要灵活约定。不过,不管是什么格式,银行保函都要有几个关键要素,比如银行名称、保函金额、受益人、担保的范围和有效期等等,缺一不可。
小李听得认真,不时点头,我继续说,银行保函看似简单,但其实风险控制很复杂。
首先,银行要判断申请人的资信情况。银行保函是银行对客户的一种信用支持,如果客户本身的信用不好,风险比较高,银行自然不敢轻易提供支持。所以,银行一般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抵押物或者存款,以此控制风险。抵押物可以是房产、存款、债券、保单等等,不同银行的要求可能不同。
其次,银行要判断交易的风险。银行保函的用途很广,每一种用途的风险也不一样。比如,在国际贸易中,要判断交易双方的信用情况、贸易是否合规;在工程建设领域,要判断工程的进展情况、是否有违约风险等等。银行会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对申请人的资信情况、交易背景、担保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查,确保风险可控。
听我这么一说,小李恍然大悟,说道:“原来银行保函不是有钱就能开,还要看资信情况、交易风险啊。”
我说,是啊,银行保函看似简单,背后却是银行对风险的精细判断。银行既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也要控制好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
小李又问我,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开立银行保函的成功率呢?
我说,有啊,你可以尝试提供更多的信息给银行,比如你的交易背景、交易风险评估报告等等,帮助银行更好地判断风险。另外,你也可以尝试提供多种担保方式,比如除了抵押物之外,你也可以提供保证金质押、存单质押等方式,给银行更多的选择。
小李听完,若有所思,说道:“我回去就准备材料,再去银行试试。”
我笑着说,祝你成功!银行保函虽小,却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缩影。银行风控有道,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李听完,点头称是。我们的话题也从银行保函延伸开来,聊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那些事儿。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对面墙上,投下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