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保函的事儿,真真儿是门学问。今天咱就来说说这履约保函的期限,可别小看了这个期限,没规没矩可不成。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履约保函呢?咱们可以这么理解,甲乙双方签了合同,约定好了事儿,可乙方怕甲方不履行合同,就找了个有信誉的有实力的人丙,让丙给乙方打个保票,确保甲方能履行合同。这就是履约保函。那打保票的丙,咱们就叫他“出保函人”。
这履约保函的期限,可是个关键,咋规定呢?
一般来说,履约保函的有效期,得根据合同事项的性质来定。举个例子,像那种合同约定的事项,是一次性完成,没什么后续服务要求的,那履约保函的有效期,就可以是合同规定的履行期限,外加一个合理的保证期。
可要是约定的事项,有长期的服务要求,那就得另当别论了。比如说,合同约定乙方要给甲方提供长期的维护服务,那履约保函的有效期,肯定不能就写个几天几个月,得涵盖整个维护服务的期限。要是写得太短,那出保函人不就白给打了保票?到时候甲方找上门来,说乙方没提供维护服务,该出保函人负责了,那可就尴尬了。
所以,咱们在规定履约保函的期限时,一定要考虑清楚,合同里约定的事项,到底是个啥性质,是需要长期服务还是短期完成,别搞错了。
还有呢,这履约保函的期限,一般来说,不能超过出保函人的有效经营期。什么意思呢?假如出保函人只经营两年,那他打的保票,有效期也不能太长了,肯定不能超过两年。要是超过了,万一出保函人倒闭了,或者经营期结束退出市场了,那保函上写的长长一大串有效期,不就成了一纸空谈?
所以,在规定履约保函的期限时,也得考虑出保函人的情况,别让保函成了空头支票。
当然,也别把这保函的期限,定的太短了。根据相关规定,履约保函的期限,最长可以达到三年。为啥是三年呢?这主要是考虑到,一般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都是三年,要是保函的期限太短,万一甲方在保函有效期过了以后,发现乙方没履行合同,那甲方可能就没法追究出保函人的责任了。所以,一般来说,咱们给履约保函的期限,尽量别低于三年。当然,这三年,是指一般商业合同的情况,要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说工程建设什么的,那保函的期限,可能就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了。
咱们在规定履约保函的期限时,还得考虑一个关键点,那就是甲乙双方的履行期限。一般来说,履约保函的期限,应该涵盖甲乙双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整个期间。为啥呢?因为甲乙双方签了合同,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那履约保函,就是为了确保双方都能履行合同。要是履约保函的期限,没覆盖到甲乙双方履行义务的整个期间,那万一在保函有效期外,甲方或者乙方没履行合同,另一方找上门来,出保函人也没法承担责任了。
所以,在规定履约保函的期限时,一定要把甲乙双方的履行期限考虑进去,别让保函成了“空头支票”。
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这履约保函的期限,一般来说,不能随便更改。为啥呢?因为履约保函,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效力,那生效后的保函,就相当于出保函人给乙方打的“欠条”,要是随便改,岂不是太不负责任了?所以,在出保函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保函的期限,到底该怎么定,别等保函出去了,再想着改,那可就来不及了。
当然,要是确实遇到特殊情况,非改不可,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征得甲乙双方的同意,而且还要把改后的保函重新出具,别想着偷偷摸摸改了就行,那可能就会带来一堆麻烦事儿。
好啦,关于履约保函的期限,就给大家说这么多,记住咱们说的这些点,履约保函的期限,肯定能规定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