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们平时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最怕什么呢?
“竹篮打水一场空!”
咱们花了钱,却没买到对应的商品,那心里得多憋屈啊!
所以,在商家还没有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买家往往会要求商家提供一份担保,来保证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在法律上,这种担保行为就是“履约担保”。
而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为了保证中标单位能够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的规定,按时、保质地履行合同,也会要求中标单位提供一份特殊的担保——履约保函。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履约保函”。
一、什么是履约保函?
履约保函,是指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中标单位履行合同的书面文件。
它其实是一种债权担保,是中标单位向采购人提供的、由第三方出具的书面保证。
履约保函的保证对象是合同的履行,保证的范围包括合同中规定的中标单位的全部义务,如交付合格产品、按时完成工程、提供良好的服务、承担违约责任等。
二、履约保函有什么作用?
履约保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保证采购合同的顺利履行。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往往是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而中标单位大多是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双方在地位上存在一定的不对等,中标单位出现违约行为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如果中标单位不履行合同,采购人维权起来会很麻烦,甚至可能出现“赢了官司、丢了钱”的尴尬局面。
而有了履约保函,采购人就可以直接向出具保函的银行或担保机构索赔,省时省力,也更省心。
第二,减少采购人的风险。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往往需要预付一定的合同款项,或者需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分期付款。
如果中标单位不按合同要求履约,甚至“卷款跑路”,那采购人预付的款项就打了水漂。
有了履约保函,银行或担保机构就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赔偿采购人的损失。这样一来,采购人的风险就小了很多。
三、履约保函有哪些类型?
履约保函根据其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一般履约保函。
这种保函的担保范围比较窄,通常只担保中标单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如按时交付产品或完成工程等。
第二种:全额履约保函。
这种保函的担保范围比较广,不仅担保中标单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也担保其履行合同的附随义务,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第三种:见索即付保函。
见索即付保函,是指银行或担保机构收到采购人出具的索赔书面通知后,无需调查核实,即可向采购人支付担保金额的保函。
这种保函对采购人来说风险很小,但对中标单位来说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较少。
第四种: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是指银行应中标单位的申请,开立给采购人的信用证。
它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履约保函,主要用于国际贸易中,在国内应用较少。
四、如何使用履约保函?
要使用履约保函,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中标单位向银行或担保机构申请出具履约保函。
中标单位需要提供自己的资信材料、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信息,并与银行或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协议。
第二步,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履约保函。
银行或担保机构会根据中标单位提供的信息,出具一份履约保函,并送交采购人。
第三步,采购人接收履约保函。
采购人收到履保函后,应仔细核对保函的内容,确保与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的要求一致。
第四步,中标单位履行合同。
中标单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约,避免出现违约行为。
第五步,出现履约纠纷时,采购人向银行或担保机构索赔。
如果中标单位出现违约行为,采购人可以向银行或担保机构提出索赔申请。
银行或担保机构在收到索赔申请后,会进行调查核实,如果中标单位确实违约,则会向采购人支付担保金额。
五、履约保函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使用履约保函时,采购人和中标单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履约保函的担保范围要明确。
采购人在要求中标单位提供履约保函时,要明确保函的担保范围,包括担保的义务、金额、期限等。
第二,履约保函的出具机构要有资质。
采购人要确保出具履约保函的银行或担保机构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以保证其能够履行担保义务。
第三,注意履约保函的有效期。
采购人在接收履约保函时,要注意保函的有效期,确保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直有效。
如果需要延长有效期,要及时与中标单位和出具机构沟通。
第四,出现纠纷时要及时索赔。
如果中标单位出现违约行为,采购人要及时向银行或担保机构提出索赔申请,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好了,关于履约保函,今天就聊到这里。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履约保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规避风险,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