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最近看到了一些关于保函的讨论。大家都知道,在商业活动中,保函是比较常见的担保方式。但关于保函是否需要银行卡原件,却是有不同声音的。有的说,一定要提供银行卡原件,否则保函无效;也有的说,不一定需要原件,只要能提供有效担保就行。
那么,保函到底需不需要银行卡原件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保函。保函,是指保证人应被保证人的要求,以书面形式向被保证人作出的一种要约。根据《担保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保证人按照被保证人的要求,以书面形式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当履行债务。可见,保函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保证,是保证人向被保证人作出的履行债务的承诺。
那么,银行卡原件与保函有什么关系呢?在实际生活中,银行卡往往与个人的资产、信用等紧密相关。因此,提供银行卡原件,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方式,来保证保函的履行。也就是说,如果提供银行卡原件,那么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可以直接从银行卡中扣划资金来清偿债务。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卡原件的确可以增强保函的履行能力,从而使保函更加有保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保函一定要提供银行卡原件才有效。事实上,根据《担保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保证人除提供银行卡原件外,还可以提供以下几种担保方式:
(一)现金;
(二)银行存款证明;
(三)国债、其他债券;
(四)股票、基金份额、期货、期权;
(五)其他有价证券;
(六)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
(七)到期债权;
(八)第三人的保证。可见,提供银行卡原件只是担保方式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即使不提供银行卡原件,只要能提供上述其他担保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同样也可以作出有效的保函。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保函是否有效呢?根据《担保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只有满足以下条件,保函才有效:
(一)保证人有保证能力;
(二)内容明确、具体,没有歧义;
(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公序良俗。可见,判断保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保证能力和内容的明确性,而不是是否提供了银行卡原件。也就是说,即使提供了银行卡原件,但如果保证人没有保证能力,或者保函的内容不明确、有歧义,那么保函同样是无效的。
那么,在提供其他担保方式时,如何判断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能力呢?根据《担保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保证人提供担保,应当提供其财产状况的证明。财产状况的证明,可以是银行存款证明、国债、其他债券、股票、基金份额、期货、期权、其他有价证券、不动产或者其他财产权的证明文件,也可以是第三人的担保文件。
可见,判断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能力,关键在于其提供的财产状况证明。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人能够提供有效的财产状况证明,证明其有足够的资产来担保,那么即使不提供银行卡原件,同样可以作出有效的保函。
综上所述,保函是否需要银行卡原件,并不是判断保函有效与否的标准。判断保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保证能力和内容的明确性。只要保证人有保证能力,并且保函的内容明确、具体,没有歧义,那么无论是否提供了银行卡原件,保函都是有效的。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提供银行卡原件的确可以增强保函的履行能力,使保函更加有保障。但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提供银行卡原件,也可以提供其他担保方式,如现金、银行存款证明、国债、其他债券等,同样可以作出有效的保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