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在国际贸易中经常会用到的两个工具:支付保函和履约保函。也许你已经有所了解,也许你是第一次听说,不管怎样,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两个工具的区别,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它们,保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保函。保函,是指保证人应担保人的请求,以书面形式向受益人作出的,关于担保人在担保范围内的责任的独立保证。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人保证,如果担保人不能履行其义务,那么保证人将承担责任。
那么,支付保函和履约保函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支付保函:是指开立银行应申请人的申请或指示,对申请人向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资金或在一定金额范围内支付资金作出担保的一种书面承诺。
履约保函:是指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一种书面担保文件,保证其在被保证人未能按照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履行义务时,将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支付保函:主要适用于贸易往来中,买方担心卖方不能按时交货或不能按合同规定交货,要求卖方提供一定金额的担保,以保证卖方按时、按质、按量交货。
履约保函: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承包工程等大型项目,保证承包商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如果承包商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担保银行将赔偿发包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
支付保函:担保的对象是金钱给付,即保证人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向受益人支付一定金额的资金。
履约保函:担保的对象是履约行为,即保证人保证担保人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如果担保人未能履约,保证人将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支付保函:一般采取见索即付的方式,即受益人只要向保证人出具符合保函要求的索款文件,保证人就必须支付保函金额,而无需考虑担保人是否实际履行了义务。
履约保函:一般采取见索即付或见索即付加担保方式,即受益人向保证人出具符合保函要求的索赔文件后,保证人将支付赔偿金,但担保人仍然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支付保函:通常有有效期,超过有效期后,保函自动失效,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履约保函:通常没有有效期,除非合同另有约定或发生其他终止条件,否则一直有效。
支付保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保证人的责任不以担保人是否实际履行了义务为转移。
履约保函:独立性较弱,担保银行的责任与被保证人是否实际履行了义务密切相关。
支付保函:对申请人来说,风险较大,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保证人将直接支付保函金额,而不考虑担保人是否实际履行了义务。
履约保函:对申请人来说,风险较小,因为担保银行只会在担保人未能履约时才承担赔偿责任。
支付保函:通常收取一定的手续费,金额一般为保函金额的1%-5%。
履约保函:费用一般较高,包括手续费和保证金,手续费金额与保函金额有关,保证金金额通常为合同金额的10%-20%。
支付保函:通常适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的《国际保理公约》或《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
履约保函:通常适用国际商会(ICC)的《需求担保统一规则》(URDG758)或《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20)。
假设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为100万美元。A公司担心B公司不能按时交货或不能按合同规定交货,要求B公司提供支付保函。B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支付保函,银行同意为B公司开立金额为100万美元的支付保函,有效期为6个月。
如果在6个月内,B公司未能按时交货或未能按合同规定交货,A公司可以向银行出具符合保函要求的索款文件,银行将直接支付100万美元给A公司,而无需考虑B公司是否实际履行了义务。
如果在6个月内,B公司按时、按质、按量交货,支付保函自动失效,银行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再假设C公司承包了D公司的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合同金额为5000万美元。D公司要求C公司提供履约保函,以保证C公司能够按时、按质完成工程。C公司向银行申请开立履约保函,银行同意为C公司开立金额为5000万美元的履约保函。
如果C公司在工程过程中出现拖延工期或工程质量不达标等情况,D公司可以向银行出具符合保函要求的索赔文件,银行将支付赔偿金给D公司,但C公司仍然需要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如果C公司按时、按质完成了工程,履约保函将一直有效,直到合同结束。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支付保函和履约保函在定义、适用范围、担保内容、担保方式、时效、独立性、风险、费用、适用法律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支付保函更适合于贸易往来中对金钱给付的担保,而履约保函更适合于大型项目中对履约行为的担保。选择使用哪一种工具,取决于交易的具体情况和双方的风险偏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支付保函和履约保函的区别,在实际交易中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掌握工具,规避风险,才能让我们的生意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