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工程保险,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工程险种,比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工程人员意外险等。但工程保险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工具——保函。保函是保险公司出具的、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履行义务的书面承诺,在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实践中,有不少企业对保函存在误解,认为它和保险一样,可以“保赔”,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工程保险保函这件事。
保函只是一种承诺
保函,顾名思义,就是以书面函的形式作出保证。在工程领域,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函一般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履行经济义务。比如,在工程投标过程中,投标人往往需要提供投标保证金,以保证投标人遵守投标规则和诚信投标。以往,企业往往需要提供现金或银行保函来保证投标行为,而保险保函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保险公司向招标方出具保函,承诺投标人遵守投标规则和诚信投标,如果投标人出现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将按照保函约定承担经济责任。
这就好比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学校要求参赛者缴纳100元保证金,以确保参赛者认真准备、遵守比赛规则。小明可以选择自己缴纳100元现金,或者找父母写一份保证书,承诺如果自己违反比赛规则,就缴纳100元罚金。保险保函,就是小明父母写的那份保证书。
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保函和银行保函虽然都有“保”字,但内涵却完全不同。银行保函是银行出具的、保证在一定条件下代客户履行经济义务的书面承诺,是银行的一种信用担保。而保险保函,则是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出具的、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履行经济义务的函件。
保函不等于保险
虽然保险公司是出具保函的主体,但保函和保险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保险是转移风险的合同,保险公司收取保费,承诺在一定条件下对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而保函只是保险公司作出的一种单方承诺,不是合同,不转移风险,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还是拿投标保证金举例。如果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违规了,学校会扣掉他的保证金。如果小明父母有事先写下保证书,学校就会要求小明父母履行承诺,缴纳100元罚金。这里,小明父母写下的保证书,就是保险保函。学校扣除的保证金,相当于保险公司根据保函约定承担的经济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保险保函只是保险公司的一种单方承诺,它不等于保险。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出具保函,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会像保险那样对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保险公司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保函约定承担有限的经济责任。
保函只保不赔
在工程领域,保险保函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常见的投标保证金保函,还有履约保证金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证金保函等。这些保函,都是保险公司向工程项目相关方作出的一种书面承诺,保证工程承包方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但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保函只是一种保证,不等于保险。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出具保函,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会对工程承包方的违约行为进行“保赔”。保险公司只是在工程承包方出现违约行为时,根据保函约定承担有限的经济责任。
比如,工程承包方未能按时完成工程,导致业主方遭受损失。业主方可以要求工程承包方支付违约金,并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只会根据保函约定,支付一定金额的履约保证金,而不会对业主方的损失进行赔偿。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只负责“保”,不负责“赔”。
这就好比小明父母承诺,如果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违规,他们就会缴纳100元罚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明父母会对小明因违规而失去的荣誉进行赔偿。他们只会根据保证书约定,履行缴纳罚金的义务,而不会对小明的损失进行“保赔”。
综上所述,工程保险保函只是一种保证,不等于保险。保险公司出具保函,并不意味着会对工程承包方的违约行为进行“保赔”。企业在申请保函时,一定要认清保函和保险的区别,不要以为有了保函就万事大吉,而忽视了自身履约管理。同时,业主方在要求工程承包方提供保函时,也要清楚保函的性质和作用,不要以为有了保函,工程就会万无一失。保函只保不赔,企业仍需自己做好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