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中,诚信履约是商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履约保函,则是保障合同顺利履行的常用手段。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情况。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先来看一个案例: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A公司向B公司购买一批设备,总价款1000万元。合同约定,A公司分两笔支付价款,首笔支付500万元,剩余500万元以银行履约保函形式支付。随后,A公司向B公司出具了一家银行的履约保函,承诺在B公司履行完合同义务后支付剩余500万元价款。
但B公司提防心起,向该银行核实,发现该履约保函系伪造。银行并未出具该保函,也未与A公司签订任何保函合同。B公司随即向A公司追究责任,要求赔偿损失。
那B公司能追究A公司的什么责任呢?
首先,A公司构成违约。根据《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A公司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行为,显然不符合履约保函的约定,构成违约。B公司可以依据合同约定追究A公司的违约责任,要求赔偿损失。
其次,A公司可能构成诈骗。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构成诈骗罪。A公司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行为,可能具有非法占有B公司设备的目的,使用伪造保函的方法,骗取了B公司价值500万元的设备,数额较大,可能构成诈骗罪。B公司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A公司刑事责任。
那B公司如何判断A公司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首先,看A公司是否有履约能力。如果A公司本身不具备支付500万元价款的能力,却在合同中约定以履约保函方式支付,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看A公司是否有履约意愿。如果A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支付价款,或者在B公司多次催促后仍不支付,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再次,看A公司是否有其他违法违约行为。如果A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其他违法违约行为,比如提供虚假资质、拖延交货时间等,可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综上,B公司可以从A公司的履约能力、履约意愿以及是否有其他违法违约行为等方面判断A公司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从而判断是否构成诈骗。
那B公司追究A公司刑事责任有什么好处呢?
一方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追缴被骗设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有犯罪所得或者与犯罪有关联的,可以依照法定的程序查封、扣押。B公司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追缴被骗设备,防止A公司转移、隐匿、变卖设备,保障自己的财产权益。
另一方面,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参加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B公司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A公司赔偿损失,包括设备价款、利息以及停工停产损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追究刑事责任的目的主要是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而追究民事责任的目的主要是赔偿损失,维护民事权益。B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者两者同时追究。
那B公司如何防范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风险呢?
首先,要求提供履约保函原件。履约保函一般有正本和副本,正本由银行留存,副本由申请人留存。B公司应要求A公司提供履约保函原件,而不是复印件,以便核实保函的真伪。
其次,向出具保函的银行核实。B公司收到履约保函后,应及时向出具保函的银行核实保函的真实性,包括保函的编号、出具时间、出具人签名等,确保保函系银行出具。
再次,与银行签订三方协议。B公司可以与A公司、银行三方签订协议,约定履约保函的具体内容、出具时间、生效条件等,确保履约保函真实有效,保障自己的权益。
总之,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行为,不仅违反合同约定,也可能构成诈骗。被伪造保函的当事人可以追究对方违约责任、诈骗责任,要求赔偿损失。同时,要防范出具伪造履约保函的风险,要求提供保函原件、及时核实保函真伪、签订三方协议等,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