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商业领域,尤其是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和保函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两个概念。
何为保证金?何为保函?
保证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签订合同时或合同生效后,为保证合同的履行,按照合同的规定或约定,交付给对方或有关第三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或易于变现的票证等。
保函,是指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担保债务人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如出现违约行为,将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书面承诺。
也就是说,保证金和保函都是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但不同的是,保证金是直接交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而保函则是第三方出具的担保承诺。
那么,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为什么有时会要求提供履约保函,而不是直接交纳保证金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交易成本。
对于交纳保证金而言,合同一方需要先掏出真金白银,而这笔资金在合同履行期间是无法动用的,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对于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笔保证金可能就是它们的流动资金,交纳保证金无疑会影响它们的正常运营。
而使用履约保函则不同,企业只需要向银行或担保机构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就可以获得一份担保承诺,从而节省下大笔的保证金,降低了交易成本。
当然,履约保函也不是没有门槛的,一般银行或担保机构在出具保函前,都会要求提供反担保,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常见的履约保函反担保方式有抵押、质押和保证等。
说了这么多,我们终于要进入今天的重点话题——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
什么是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
顾名思义,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就是指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履约保函的金额下限。也就是说,无论合同的标的金额有多少,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的履约保函的金额都不会低于这个下限。
那么,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是多少呢?
根据《银行保函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金额不低于人民币 1 万元或等值外币。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要申请一份履约保函,那么保函金额至少要达到 1 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为什么要设置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
这主要还是出于商业银行自身利益考虑。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而存款的利息成本是固定的,所以商业银行在使用这些资金时,需要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如果保函的金额太低,那么银行从中收取的手续费可能无法覆盖其资金成本,甚至还可能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出具保函时,需要占用一定的信贷额度,而信贷额度是有限的,需要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和重点客户的资金需求。如果保函的金额太低,那么银行的信贷额度利用率就会降低,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率。
此外,设置最低限额也可以避免一些客户出于非必要目的申请保函,从而减少银行的工作量,提升服务效率。
那么,在实际业务中,履约保函的金额是固定的吗?
当然不是。
一般情况下,履约保函的金额是根据合同标的金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的。比如,在工程建设领域,履约保函的金额通常为合同总价的5%-10%。当然,具体的比例还需要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企业的资信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是 1 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金额在 1 万元以下的合同就不能使用履约保函了。
在实际业务中,如果合同金额较小,达不到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但双方仍然希望通过保函的方式来保证履约,那么可以选择向担保公司申请履约保函。
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不同,它们不以存款作为资金来源,而是通过收取担保费来获取收益,所以对于担保公司来说,没有最低限额的要求。当然,担保公司也会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小额合同都能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此外,在实践中,还有一种担保方式也常被用于合同履约担保,那就是保证保险。
保证保险,是指投保人(被保证人)向保险人(保证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保险费,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债权人)承诺,如果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保险人将按照约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与银行保函和担保公司担保不同,保证保险不涉及资金占用,只需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因此也就没有最低限额的要求。当然,保险公司也会根据风险大小来确定是否承保和保险费率。
综上所述,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是商业银行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经营效率。在实际业务中,如果合同金额较小,达不到履约保函的最低限额,也可以选择向担保公司申请履保函或向保险公司购买保证保险,从而满足合同履约担保的需求。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了解履约保函最低限额的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履约保函这一工具,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