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预付款保函骗局频发,给企业和个人造成巨大损失。骗局往往利用预付款保函的特性,通过伪造、骗取、冒用等手段,骗取预付款或担保资金。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预付款保函骗局案例,帮助大家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某公司与一家境外公司签订了进口设备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开立预付款保函。卖方收到买方开立的保函后,向银行查证保函的真实性,银行反馈保函真实有效。卖方收到保函后放松了警惕,向买方交付了货物。但后来银行又通知卖方,该保函系伪造。卖方紧急联系买方,但发现买方公司已人去楼空,无法联系。最终卖方损失了货款,且因无法提供有效的预付款保函而承担了违约责任。
骗局揭秘:骗子利用伪造的保函,骗取了卖方的信任,在卖方放松警惕后迅速卷款跑路。此种骗局往往利用境外保函,利用银行查证的程序漏洞,在短期内骗取预付款。卖方在收到保函后,应谨慎核实保函的真实性,不要轻易交付货物。
某公司与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开立预付款保函。卖方收到买方开立的保函后,向银行查证保函的真实性,银行反馈保函真实有效。但后来卖方发现,买方公司是一家空壳公司,没有实际业务和资金实力。卖方紧急停止供货,但买方公司已利用预付款购买了其他货物,并迅速转卖套现。最终卖方损失了部分货款,且因无法提供有效的预付款担保而承担了违约责任。
骗局揭秘:骗子利用空壳公司,骗取了预付款保函,利用预付款套现跑路。此种骗局往往利用新成立的公司,利用银行对新公司资信调查的漏洞,骗取预付款。卖方在收到保函后,应充分调查买方公司的背景和资信状况,不要轻易交付货物。
某公司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开立预付款保函。卖方收到买方开立的保函后,发现保函上买方的公章和签名与之前的合同不一致。卖方向买方核实,买方否认曾开立过该保函。后来卖方发现,买方公司曾发生过内部纠纷,有员工冒用公司名义开立保函骗取预付款。最终卖方损失了部分货款,且因无法提供有效的预付款担保而承担了违约责任。
骗局揭秘:骗子利用冒用身份的方式,骗取了预付款保函。此种骗局往往利用公司内部纠纷,利用员工的贪念,冒用公司名义开立保函。卖方在收到保函后,应仔细核对公章、签名等信息,发现异常及时核实,不要轻易交付货物。
某公司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提供银行保函作为预付款担保。卖方收到买方提供的银行保函后,向银行查证保函的真实性,银行反馈保函真实有效。但后来卖方发现,该银行保函是买方通过虚假担保骗取的。买方利用一家空壳公司,向银行提供了虚假的担保文件,骗取了银行保函。最终卖方损失了货款,且因无法提供有效的预付款担保而承担了违约责任。
骗局揭秘:骗子利用虚假担保,骗取了银行保函。此种骗局往往利用银行对担保文件的审核漏洞,利用空壳公司骗取银行保函。卖方在收到银行保函后,应仔细核对保函的担保文件,必要时向银行进一步核实,不要轻易交付货物。
某公司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合同规定由买方提供银行保函作为预付款担保。卖方与买方串通,由买方提供一份虚假的银行保函,卖方则向买方提供虚开的增值税发票。双方利用虚假的银行保函和发票,骗取了预付款。最终双方均被司法机关追究了刑事责任。
骗局揭秘:此种骗局是卖方与买方串通,利用虚假的银行保函和发票骗取预付款。双方利用虚假的银行保函规避了预付款风险,利用虚开的发票套取资金。此种骗局往往是双方合谋,利用虚假文件骗取预付款,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预付款保函骗局的常见手段和套路。那么,企业和个人如何防范此类骗局呢?
1. 仔细核实交易对手的信息:在签订合同前,应充分调查交易对手的信息,包括公司背景、业务资质、财务状况等,避免与空壳公司或无实力公司交易。
2. 谨慎对待境外保函:对于境外保函,应更加谨慎对待,充分调查保函的真实性,必要时向银行或专业机构进一步核实。
3. 严格审核保函文件:收到保函后,应仔细核对公章、签名、日期等信息,确保与合同一致。对于银行保函,应仔细核对担保文件,确保真实有效。
4.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预付款管理,严格按照流程审批预付款。对于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调查处理。
5. 警惕超高回报:对于超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应提高警惕,谨慎对待。不要轻易被高回报所诱惑,落入骗子的圈套。
总之,防范预付款保函骗局,需要企业和个人提高警惕,加强风险意识,谨慎对待每笔交易。不要贪图小便宜,落入骗子的陷阱。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降低风险,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