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履约保函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担保形式,在保障工程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工程履约保函进行诈骗活动,给建筑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工程履约保函骗局的常见手法、识别方法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工程履约保函是指担保公司(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具的书面承诺,保证申请人(承包商)履行与受益人(业主)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的义务。如果承包商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业主造成损失,担保公司将依照保函的约定,向业主支付一定的赔偿金。
工程履约保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交易风险:对于业主而言,履约保函可以有效降低承包商违约带来的风险,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对于承包商而言,履约保函可以替代现金保证金,减轻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提高信用水平:履约保函的开具需要经过担保公司的严格审核,因此可以间接提升承包商的信用水平,增加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3. 促进工程建设:履约保函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近年来,工程履约保函骗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手段更加隐蔽、组织更加严密、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危害严重。常见的骗取工程履约保函的手法主要包括:
1. 虚构工程项目:不法分子伪造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工程承包合同等材料,以骗取担保公司开具履约保函。
2. 伪造企业资质: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材料或非法手段,伪造承包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以满足担保公司对申请企业资质的要求,从而骗取履约保函。
3. 冒用他人名义:不法分子盗用或冒用合法企业的名义,伪造相关授权委托书、公章等材料,以骗取担保公司开具履约保函。
4. 内部人员勾结:部分不法分子与担保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操作,为不具备申请条件的企业开具履约保函,从中谋取非法利益。
5. “真保函、假使用”:不法分子利用真实的工程项目,从合法担保公司获取真实的履约保函,但之后通过篡改保函内容、伪造索赔材料等方式,进行诈骗。
为了有效识别工程履约保函骗局,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审查:
1. 核实项目真实性: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招标代理机构、业主单位等多种渠道核实工程项目的真实性,查看项目立项、招标、中标等信息是否一致。
2. 核实企业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渠道核实承包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信息,关注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成立时间等关键信息,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承接相应工程项目的资格和能力。
3. 审查保函真伪:通过担保公司官方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核实保函的真伪,仔细核对保函上的印章、签字、日期、金额等关键信息,注意防范假网站、假客服等诈骗手段。
4. 关注异常情况:如果发现承包企业在短期内频繁申请保函、保函金额明显高于工程造价、项目信息存在矛盾等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加强核查,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为了有效防范工程履约保函骗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法律意识:相关企业和个人应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保函申请等流程,严格审核相关材料,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防范内部风险。
3. 选择正规担保机构:企业在选择担保机构时,应选择经营正规、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行业协会等渠道了解担保公司的资质和信誉情况。
4. 加强信息共享: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企业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共同防范和打击工程履约保函骗局。
5. 积极运用科技手段:相关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工程履约保函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的风险。只有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才能有效遏制工程履约保函骗局的发生,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