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担保方式,其目的是保证承包人履行合同约定义务,保障发包人合法权益。履约保函具有法律效力,辨别真假尤为重要,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正规的履约保函应具备完整的格式,包括保证书、主保函、担保方声明和履约方声明等要素。保证书应注明担保类型、保证金额、履约期限、保函编号、担保方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主保函应注明保函金额、履约人名称、合同编号、项目名称和担保方名称。担保方声明和履约方声明应分别由担保方和履约方签字或盖章。
仔细审查履约保函的内容,重点关注以下关键信息:
担保范围:明确担保的合同范围和履约内容。 保证金额:与合同金额或工程规模相匹配。 履约期限:超出合同履约期限的不应接受。 付款条件:满足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 终止条件:与合同约定的违约情形相一致。核实担保方的资质和信誉度:
查看担保方的营业执照、保监会颁发的经营许可证以及近年来的财务报表。 咨询相关行业协会或工程管理部门了解担保方的口碑和履约记录。 与担保方联系核实保函真实性,并要求提供担保方的联系方式和证明材料。正规的履约保函通常经过公证或见证机构的见证或公证,此类机构可协助核实担保方的资质和保函的真实性。注意核查公证或见证机构的资质和权威性,确认公证书或见证书的真实有效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辨别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可能存在的造假手段:
伪造担保方印章或签名。 篡改或替换保函内容。 使用虚假的公证或见证机构。 使用假冒担保方开具的保函。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采取多渠道验证的方式辨别履约保函的真假:
通过保函编号或联系信息向担保方核实保函真实性。 向公证或见证机构核实公证书或见证书的真实有效性。 与担保方银行咨询了解担保方的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如发现履约保函存在造假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司法救济途径:
向公证处或人民法院申请对担保方或造假者的公证违法行为或刑事犯罪行为提起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担保方或造假者承担违约或侵权责任。 向有关行政部门举报并申请查处担保方的造假和欺诈行为。辨别履约保函真假至关重要,以上方法可以辅助发包人规避风险,保障合同顺利履行。在实际操作中,结合不同项目和情况,选择适当的辨别方法,多方核实验证,以确保保函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