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指担保人(通常是银行)应申请人(通常是承包商)的要求,向受益人(通常是业主)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履行与受益人之间约定的合同义务的书面文件。当申请人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受益人有权依据保函规定向担保人索赔。履约保函是国际承包工程中常用的担保形式,在国内建设工程招投标和项目实施阶段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
然而,围绕履约保函的开立、履行和索赔,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对履约保函的常见情况进行说明,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金融工具。
根据担保责任的不同,履约保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无条件保函:又称见索即付保函,只要受益人提交符合保函要求的索赔文件,担保人就必须无条件付款。 有条件保函:担保人付款需要根据保函条款的约定,审查受益人提交的索赔文件和申请人提出的抗辩理由。 独立保函:担保人付款的义务独立于基础合同,不受基础合同争议的影响。 从属保函:担保人付款的义务与基础合同相关联,受基础合同争议的影响。在工程建设领域,以下几种情况通常需要申请人提供履约保函:
招标阶段: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供投标保函,以保证投标人在投标有效期内不撤回投标文件,并在中标后按规定签订合同和提交履约保函。 合同签订阶段:业主为保障自身利益,通常要求承包人在签订合同时提供履约保函,以保证承包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工程款支付阶段:为解决业主支付工程款后,承包人未按合同约定进行工程建设的问题,业主可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函,确保工程款项的合理使用。 工程质量保修阶段:为保障工程质量达到合同要求,业主可要求承包人提供履约保函,用于维修在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申请人向担保人申请开立履约保函时,通常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履约保函申请书 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主体资格证明文件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授权文件 工程承包合同、招标文件等基础交易文件 担保人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应与基础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期限一致,并在保函中明确约定。一般情况下,履约保函的担保期限应覆盖从合同生效之日起至承包人完成所有合同义务(包括缺陷责任期)为止。
当申请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时,受益人有权依据保函条款向担保人提出索赔。索赔时,受益人需要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索赔申请书 履约保函正本 证明申请人违反合同约定的文件和证据 索赔金额的计算依据和证明文件 担保人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资料担保人收到受益人的索赔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对于符合保函条款约定的索赔,担保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赔付。对于不符合保函条款约定的索赔,担保人有权拒绝赔付,并说明理由。
在履约保函的实践中,常见的纠纷主要包括:
关于保函效力的争议:如保函的签发是否符合程序、保函是否已生效或失效等。 关于索赔条件的争议:如受益人是否具备索赔资格、索赔理由是否充分、索赔金额是否合理等。 关于担保责任的争议:如担保人是否应承担担保责任、担保责任的范围和限额等。为了有效防范履约保函风险,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担保机构。 认真阅读和理解保函条款,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妥善保管保函正本,避免遗失或损毁。 及时履行合同义务,避免触发保函索赔。 发生争议时,积极协商解决,必要时寻求法律途径维权。总而言之,履约保函作为一种有效的担保工具,在保障交易安全、促进项目顺利进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防范相关的法律风险,建议您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