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建设领域,为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招标人和承包人常常会借助银行或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具工程保函。工程保函作为一种独立于基础合同的担保方式,其撤销与否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本文将详细解析工程保函的撤销规定,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为您提供全面深入的解读。
工程保函是指担保人为工程承包方,向工程业主方提供的一种履约担保。当承包方不履行与业主方的合同约定,给业主方造成经济损失时,由担保方向业主方进行赔偿的书面保证承诺。
常见的工程保函类型包括:
投标保函 履约保函 预付款保函 质量保函 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工程保函的出具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但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明确工程保函的撤销规定,以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工程保函的法律法规,有关工程保函的规定散见于以下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管理的通知》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独立保函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了独立保函的撤销情形:
受益人与申请人恶意串通,损害担保人利益的; 独立保函约定撤销事由出现,担保人接到受益人要求承担独立保函责任的书面文件后,能够证明受益人提交的书面文件存在欺诈、伪造或者变造情形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根据上述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可以将工程保函的撤销情形归纳为以下几种:
在实践中,当事人可以在保函条款中约定撤销保函的情形,例如:
基础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 受益人放弃索赔权利的; 担保期限届满,受益人未提出索赔的; 其他约定的情形。当约定的撤销情形出现时,担保人有权撤销保函,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除约定情形外,以下法定情形下,保函也可以被撤销:
恶意串通:受益人与申请人恶意串通,损害担保人利益的,担保人有权撤销保函。 文件欺诈:受益人提交的书面文件存在欺诈、伪造或者变造情形的,担保人有权撤销保函。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例如,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担保合同无效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担保人认为存在撤销保函的正当理由,但受益人不同意撤销的,担保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保函。
工程保函的撤销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程序:
提出申请: 出现约定的撤销情形或法定撤销情形时,有权申请撤销保函的一方应当向担保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担保人审核: 担保人收到撤销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撤销条件。 通知受益人:经审核符合撤销条件的,担保人应当及时通知受益人保函被撤销,并说明理由。 解除担保责任: 保函被撤销后,担保人的担保责任随即解除。案例一: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由丙银行为乙公司出具履约保函。后因甲公司未按期支付工程款,导致乙公司停工。乙公司向丙银行提出索赔,要求丙银行承担保函责任。丙银行经调查发现,甲公司未按期支付工程款是由于乙公司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因此,丙银行拒绝了乙公司的索赔请求,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保函。法院经审理认为,乙公司存在违约行为,丙银行的诉讼请求成立,判决撤销保函。
案例二: A公司中标了B公司的工程项目,并由C银行为A公司出具了履约保函。后A公司与B公司协商一致解除了合同,但未通知C银行撤销保函。A公司完成其他项目后,要求C银行退还保函。C银行以A公司未按照约定通知撤函为由拒绝退还。最终,A公司通过诉讼方式,要求C银行退还保函。法院认为,虽然A公司未及时通知C银行撤销保函,但A公司和B公司已经解除了合同,保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判决C银行退还保函。
工程保函的撤销涉及到多方当事人的利益,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进行操作。在实践中,建议各方当事人应重视对保函条款的约定,明确撤销条件和程序。同时,还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