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银行向受益人出具的,保证承包人在合同项下履行其义务的一种保证文件。在工程建设领域,履约保函广泛应用于承包人资质审查、投标保证、履约保证等环节。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履约保函纠纷时有发生,了解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履约保函纠纷的审理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在《解释》第28条中规定,受益人请求发函银行承担保函项下保证责任的,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违反合同之日起二年内提出。受益人未在二年内提出请求的,发函银行免除保函项下保证责任。
本条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从受益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违反合同之日起计算。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人主张二年诉讼时效从受益人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之日起计算,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在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之日起两年内向发函银行提出了请求。
甲公司作为承包人,为乙公司承建了一项工程。履约期间,甲公司违反合同约定,未按时完成工程。乙公司于工程竣工后一年向发函银行提出请求,要求支付保函金额。发函银行以受益人逾期主张权利为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法院经审理后,支持了发函银行的抗辩,判决驳回乙公司的起诉请求。
丙公司作为受益人,向发函银行主张履约保函的保证责任。承包人丁公司以丙公司未及时催告履约为由,提出抗辩。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丙公司在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后,未及时催告履约,导致承包人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构成重大过错。因此,法院判决丙公司无权向发函银行主张履约保函的保证责任。
在履约保函纠纷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及时主张权利。受益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承包人违反合同之日起二年内向发函银行提出请求,否则发函银行免除保函项下保证责任。 妥善保存证据。受益人在发现承包人违反合同后,应当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合同、工程签证、催告函等,以证明其及时主张了权利。 注意承包人的抗辩权。承包人可以在诉讼中提出丙公司未及时催告履约等抗辩事由,受益人应当做好准备,提前应对承包人的抗辩。 诉前协商。在提起诉讼之前,建议受益人和发函银行进行协商,尝试通过和解方式解决纠纷,避免诉讼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履约保函纠纷涉及法律、金融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当事人应当在履约过程中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妥善保存证据,在纠纷发生后及时采取法律应对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