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保函是担保公司向采购人开具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公告和投标文件规定履行投标义务的书面凭证。投标人中标后,担保公司将根据合同约定的条件出具履约保函。
1. 具有良好的投标信誉和财务状况;
2. 信用等级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
3. 具备相应的合同履约能力;
4. 符合采购人要求的其他条件。
1. 投标人向担保公司提出申请;
2. 担保公司对投标人进行资信调查;
3. 双方协商保函金额、期限等条款;
4. 签订保函合同并支付保函费;
5. 担保公司出具保函。
1. 保函金额:投标人投标时的报价;
2. 保函期限:从投标截止日到采购人发布中标公告或流标公告之日止;
3. 保函责任:如果投标人拒绝订立并签订合同,违约放弃或撤销投标,担保公司将向采购人支付保函金额;
4. 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担保公司有权要求投标人提供有关资信证明;投标人有义务按照保函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1. 中小企业;
2. 保证金不足5万元的;
3. 符合采购人免除保证金的其他条件。
如果投标人违反保函合同的规定,担保公司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 支付保函金额;
2. 赔偿采购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
3. 承担一定的罚款或赔偿金。
1. 保函费怎么计算? 保函费一般按保函金额的百分比收取,具体费率由担保公司根据投标人的资信状况和保函期限等因素确定。
2. 保函被兑付后,担保公司是否可以追偿? 一般情况下,担保公司是有权向投标人追偿保函金额的。但是,如果担保公司在出具保函时未对投标人的资信进行充分调查,或者在投标人违约后未及时采取措施追偿,导致损失扩大的,担保公司可能承担部分或全部责任。
3. 保函被兑付后,投标人是否还有其他责任? 即使保函被兑付,投标人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违约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采购人可以将投标人列入黑名单,禁止其参加未来的采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