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排污费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费用。它是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规模、污染物排放量和相关规定缴纳给政府的费用。招标时是否保函工程排污费,是投标人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相关规定、投标实践和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投标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并未明确要求招标文件必须要求投标人对工程排污费提供保函。但是,各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招标文件中作出具体要求。例如,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19年发布的《招标代理业务指导细则》规定,招标文件原则上应要求投标人提供工程排污费的保函。
在实际投标过程中,是否保函工程排污费主要取决于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投标人提供工程排污费的保函,那么投标人必须按要求提供;如果招标文件没有明确要求,则投标人可以选择是否提供保函。一般来说,如果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中包含了工程排污费,那么在评标过程中,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将被视为包括了工程排污费,无需再提供保函。但是,如果投标人在投标报价中没有包含工程排污费,则需要在投标文件中明确说明,并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保函。
对于投标人来说,提供工程排污费保函主要有以下风险:
资金占用风险:保函通常需要占用投标人的一定金额的资金,增加了投标人的资金压力。 违约风险:如果投标人中了标,但却没有按合同规定及时缴纳工程排污费,那么保函将被兑付,投标人不仅要承担工程排污费,还要承担保函违约责任,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投标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充分了解工程排污费的缴纳标准和流程,合理预估工程排污费的金额。 在招标文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施工单位协商,由施工单位承担工程排污费并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 慎重选择提供保函的担保机构,确保担保机构的信誉和实力。招标时是否保函工程排污费,需要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自身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如果招标文件明确要求投标人提供保函,那么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如果没有要求,投标人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提供保函。在提供保函时,投标人应做好风险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