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是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中常见的金融工具,其作用是保障合同义务的履行。然而,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伪造或变造履约保函,给交易双方带来巨大风险。
履约保函作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完全伪造**. 指伪造整套保函文件,包括保函正本、担保人印章等。造假者通常会注册虚假网站,仿冒正规银行或担保机构的名义开具保函,并通过伪造授权书、经办人签字等手段以假乱真。
2. **部分篡改**. 指在真实的保函基础上,对关键信息进行篡改,例如修改保函金额、有效期、受益人等。造假者通常利用电脑软件修改电子版保函,或通过涂改、剪贴等方式修改纸质保函。
3. **非法出售**.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企业急需资金或投标的迫切心理,出售从非法渠道获得的保函,这些保函有些是真实保函被盗用,有些是仿冒知名担保机构开具的虚假保函。
4. **内外勾结**. 指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公司印章或伪造公司领导签字,开具虚假保函,或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违规出具保函。
履约保函作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 **经济利益驱动**. 履约保函可以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中标项目等,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这些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进行造假。
2. **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和个人对履约保函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即使被发现,也不过是承担民事责任。
3. **监管存在漏洞**. 目前,对于履约保函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例如电子保函的真伪鉴别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4.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际贸易和工程承包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履约保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将履约保函作假作为一种“生意”来经营。
履约保函作假不仅扰乱了金融秩序,也给交易双方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其主要危害有:
1. **损害当事人利益**. 一旦虚假保函被识破,不仅会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还会给受益人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开具虚假保函的企业或个人也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 **扰乱市场秩序**. 履约保函作假行为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声誉,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3. **引发金融风险**. 虚假保函的泛滥,会增加银行的坏账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防范履约保函作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健全防范机制:
**1.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履约保函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遏制履约保函作假行为。
**2. 加强行业自律**
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保函真伪识别机制,防止内部人员参与作假。
**3. 提高企业防范意识**
企业应加强法律意识,选择正规的银行或担保机构办理保函业务,认真核实保函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电话等方式进行查询验证,避免上当受骗。
**4. 利用技术手段**
积极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电子保函平台,实现保函信息的电子化、透明化管理,提高保函的安全性、可靠性。
履约保函作假是一个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履约保函作假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