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履约保函作为一种常用的信用增级工具,在保障合同履约、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动机往往是为了牟取不当利益或逃避履约责任。一些企业为了获取工程项目或订单,夸大自身实力,伪造财务报表,骗取金融机构出具虚假履约保函。还有一些企业在履约过程中遇到困难,为了逃避合同义务,故意出具虚假履约保函,企图通过法律手段逃避责任。
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是破坏金融市场的信誉。虚假履约保函的广泛存在将损害金融机构的诚信,使金融机构难以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真实评估,从而增加金融风险。二是对市场秩序造成混乱。虚假履约保函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为不法企业创造了可乘之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三是助长债权人权益受损。虚假履约保函的出具可能会导致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损,使债权人无法获得合同约定的履约保障,从而蒙受重大损失。
识别虚假履约保函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识别虚假履约保函的常见方法:
查看保函出具机构的资质。正规的履约保函应由具有保函业务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出具。借款人可以向保监会查询金融机构的资质,避免落入非法保函机构的陷阱。 核实受益人的真实性。虚假履约保函往往以虚构的受益人为对象,借款人应了解受益人的真实背景和信息,避免被冒名顶替。 审查保函条款的合理性。正规的履约保函条款严谨明确,应包含保函金额、履约期限、保证范围等关键信息。借款人应仔细审查保函条款,发现异常条款及时予以质疑。 核实履约保证的来源。虚假履约保函往往采用第三方担保形式,借款人应核实第三方担保人的实力和履约能力,避免以虚假担保形式逃避履约责任。根据我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行为涉嫌构成下列犯罪:
伪造金融票证罪。 诈骗罪。 虚假出具证明书罪。出具虚假履约保函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受益人因虚假履约保函遭受损失的,可以向出具保函的金融机构和担保人主张赔偿。金融机构和担保人对出具虚假履约保函行为负有连带赔偿责任。
为遏制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管和加大打击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履约保函业务的开展,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此外,各方应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管与执法合力,共同维护金融安全和市场秩序。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根基。出具虚假履约保函的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也破坏了市场的诚信环境。唯有树立诚信为本的理念,每一个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都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才能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保障金融安全和经济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