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履约保函是指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申请人在约定期限内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否则由银行代为履行的书面保证承诺。由于履约保函业务涉及银行、申请人、受益人三方当事人,且具有担保金额大、业务期限长等特点,因此对银行履约保函业务进行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银行履约保函业务进行审计前,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保函业务的授权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措施、会计核算方法等。同时,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等。
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内容。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应遵循相关审计准则,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具体的审计程序包括:
内部控制测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观察、询问、重新执行等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在银行履约保函审计中,内部控制测试主要包括:
了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与履约保函业务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识别和评估重大风险。 测试关键控制点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例如保函业务的授权审批、风险评估、担保额度控制、保函开立、修改、撤销等流程。 评估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建议。实质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函证、计算、分析等方法,直接获取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在银行履约保函审计中,实质性程序主要包括:
检查保函业务的申请材料、合同协议、担保文件等,核实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函证受益人,确认保函的开立、修改、撤销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未决诉讼或争议。 检查保函业务的会计处理,核实会计科目、金额、时间等是否准确无误。 分析保函业务的风险状况,评估可能发生的损失,并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了足够的减值准备。在完成审计程序后,审计人员要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履约保函业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和财务报表认定发表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可以是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同时,审计人员还要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反馈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审计结论进行持续跟踪,以确保被审计单位已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以及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策略和方法。
总之,银行履约保函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度的职业素养。只有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认真执行审计程序,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履约保函业务风险,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和稳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