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保函的事,真真儿是门学问。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履约保函中的保证金额这个问题。保证金额在保函中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条款,它直接关系到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以及权利人在保函下的权利范围。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履约保函。履约保函,其实就是保证人出具的,保证申请人(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买方)在合同中履行义务的担保函。如果申请人没能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那么担保人(通常是银行)就要根据保函的约定,向权利人(也就是卖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赔偿。
所以,这保证金额,就是指的担保人根据保函的约定,需要承担的最大赔偿金额。那为什么说保证金额是保函中最重要的一项条款呢?
首先,保证金额直接关系到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咱们都知道,担保的核心就是担保人要为申请人的行为“买单”。如果申请人没能履行合同义务,那担保人可就要顶上啦。所以,保证金额越高,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就越大,一旦申请人违约,担保人可就要赔个底儿掉。
其次,保证金额也直接影响到权利人在保函下的权利范围。权利人能拿到的赔偿,可就直接取决于这个保证金额。如果保证金额太低,那就算申请人违约了,权利人也拿不到足够的赔偿。所以,权利人在和担保人谈判的时候,通常都会尽量要求更高的保证金额,这样才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那这个保证金额,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
通常情况下,保证金额是根据申请人和权利人之间的主合同来确定的。主合同中通常都会有关于违约金的规定,这个违约金,就是用来确定保证金额的重要依据。当然,除了违约金之外,主合同中关于赔偿的其它条款,比如说损失赔偿金等,也是确定保证金额的重要参考。
当然,除了主合同之外,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也会影响到保证金额的确定。如果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不好,风险比较高,那担保人可能会要求提高保证金额,来降低自己的风险。同样的,如果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有限,也可能会要求降低保证金额,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担保责任。
那有朋友要问了,这个保证金额,是不是可以随便填啊?那可不行。在保函中,保证金额通常都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不是一个模糊的范围。而且,保证金额通常都会用大写和中写两种方式表达,以避免任何歧义。
当然,保证金额也不是说确定了就万事大吉了。在实际操作中,保证金额也是可以调整的。如果主合同发生了变更,比如说合同金额增加了,那保证金额也可能需要相应地调整。当然,调整保证金额也是有程序的,通常需要经过权利人、申请人和担保人三方的同意,才能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业务中,有的保函会约定“最高不超过XX金额”。这种情况,是指担保人根据保函承担的赔偿责任,最高不超过该金额。也就是说,如果申请人违约了,担保人需要支付的赔偿金额,可能低于该金额,也可能等于或者接近该金额,具体还要看实际的损失情况。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在国际贸易中,保证金额用什么货币。在国际贸易中,保证金额通常用美元或欧元表示。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约定,使用其他货币。但一般情况下,还是以美元或欧元为主。
好啦,关于履约保函中的保证金额,今天就先聊到这里。记住啦,保证金额是保函中最重要的一项条款,直接关系到担保人和权利人的权益。在确定保证金额的时候,要参考主合同、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和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因素。当然,在实际业务中,保证金额也是可以调整的,但一定要经过相关方的同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