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保函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工程履约保函的管理进行了最新规定,这对于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保障各方主体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此次最新规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重点呢?
保函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明确保函管理原则:此次《通知》强调,要坚持保函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化原则,既要充分发挥保函对保证金的替代作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又要加强保函管理,防范保函风险,维护工程建设市场秩序。 强化监管协同: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负责本领域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设计等环节的保函管理,并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共同防范保函风险。 建立保函信息共享机制:要求各部门建立健全保函使用和兑付情况等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并对重大保函兑付异常情况及时通报,加强监管联动。保函使用范围更加明确:
规定适用情形:明确施工、设计等投标担保和合同履约担保,原则上应采用保函方式,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投标人、承包人提供现金保证金。 细化不适用情形:规定了不鼓励使用保函的情形,如投标人、承包人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或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或有影响履约能力和担保责任的重大诉讼等。 鼓励推广使用:鼓励在工程建设项目其他合适环节使用保函,如工程款支付担保、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等,以充分发挥保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等作用。保函管理流程更加规范:
规范保函出具:要求保函应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出具,不得委托其他机构或个人出具,并规定了保函出具的条件和要求,如应严格审查投标人、承包人是否符合资质条件和履约能力等。 加强保函核验:要求各部门建立健全保函核验制度,明确核验程序和要求,并对保函的内容、格式、有效期等进行了规范,确保保函真实有效。 严格保函兑付:规定了保函兑付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出具保函的商业银行应严格履行保函约定义务,不得无故拖延、拒绝兑付,并明确了异常兑付的处理措施,如将异常兑付信息纳入工程建设行业信用管理系统等。保函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强化日常监管:要求各部门建立健全保函日常监管制度,加强对保函出具、兑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并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出具虚假保函、违规收取保函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明确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如责令改正、罚款、列入失信名单等。 加强信用管理:要求将保函使用和兑付情况纳入工程建设行业信用管理系统,与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挂钩,并建立保函兑付异常主体“黑名单”制度,实施联合惩戒。保函纠纷解决机制更加完善:
完善纠纷解决途径:鼓励采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仲裁等,并明确了纠纷解决的程序和要求。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要求各部门建立保函兑付异常情况应急处理机制,对涉及保函兑付的投诉、纠纷等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明确了应急处理的程序和措施。 加强法律保障:鼓励市场主体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如对虚假出具保函、违规收取保函费等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综上所述,此次最新规定对工程履约保函的管理制度、使用范围、管理流程、监管力度和纠纷解决机制等进行了全面完善,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市场主体和金融机构应认真学习领会最新规定,严格落实保函管理各项要求,共同推动保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有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