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履约保函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担保方式中的主流。履约保函,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银行或担保公司出具的保证履约的函件。它是一种担保方式,与我们常见的保证金、担保金等类似,都是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降低交易风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时,如何使用履约保函来保障自身权益呢?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模板来了解和学习。
一、说明保函用途,明确保函金额
在保函开头,应首先说明出具保函的用途,即保证哪一方在某项合同或协议中的履约情况。例如,某单位采购设备,则应写明“为保证XX公司与我方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的顺利履行,保障我方权益”,这样可以明确保函的用途和对象。
同时,应在保函中明确保函金额。履约保函的金额应根据合同要求和可能造成的损失来确定,一般以合同总金额的10%-20%为宜。在保函中,应写明“本保函担保的范围为合同总金额的20%,即XXX万元人民币”,这样可以避免担保范围模糊不清,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二、详细约定保函有效期
履约保函的有效期是保函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担保责任的起止时间。在模板中,应详细约定保函的有效期,包括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例如,可以写明“本保函自XX年XX月XX日起生效,至XX年XX月XX日止。在保函有效期内,担保责任持续有效”。同时,应明确约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有效期的处理方法。例如,可以补充“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人为因素导致合同延期,保函有效期相应延长,直至合同全部履行完毕”等条款。
三、明确约定担保责任
担保责任是履约保函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担保人的责任范围和义务。在模板中,应明确约定担保责任,包括担保的范围和免责条款。
在担保范围方面,可以写明“担保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如交付合格产品、按时完成服务、履行保修义务等。如出现违约行为,担保人应在收到书面通知后,及时承担担保责任,赔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同时,应在模板中明确约定免责条款,以保护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可以写明“在下列情况下,担保人可免除担保责任:1.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 2. 因乙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 3. 合同变更,但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的”等。
四、约定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履约保函中,应明确约定担保人的权利和义务,以保障担保人的合法权益,并督促其积极履行担保责任。
在权利方面,可以写明“担保人在收到甲方书面通知和相关证明材料后,有权对损失情况进行核实,并决定是否承担担保责任。如担保人决定承担担保责任,则应在XX个工作日内赔付相关款项”。
在义务方面,可以写明“担保人应积极履行担保责任,不得推诿拖延。如因担保人原因导致赔付延迟,担保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同时,可以补充“担保人有权要求甲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甲方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或拖延提供”等条款。
五、约定履约验收标准和方法
在履约保函中,应明确约定履约验收的标准和方法,以避免出现争议和纠纷。
在标准方面,可以写明“履约验收标准以合同中规定的为准,如合同未作规定,则以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为准”。
在方法方面,可以写明“履约验收由甲乙双方共同完成,如出现争议,可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准”。同时,可以补充“验收过程中,担保人有权派员参与,以了解履约情况”等条款。
以上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履约保函模板的内容,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使用履约保函,可以减少资金占用,提高采购效率,是值得推广和鼓励的担保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合同情况和风险程度来决定是否使用,并合理确定保函金额和有效期,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希望各单位能够灵活运用履约保函,保障自身权益,促进采购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