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份保函,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但仪式感归仪式感,作为财务人员,你要考虑的是:收到这份保函,到底能不能入账?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履约保函。
履约保函,是银行应客户申请开立的,保证其在合同中履行义务的书面承诺。一般来说,履约保函主要适用于贸易、工程等需要履行合同义务的场景。比如,在工程领域,承包商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可能会被要求提供一份履约保函,以确保其履行合同义务。
那收到这么一份重要的保函,财务人员到底要不要入账呢?
这就要分情况讨论了。
情况一:收到履约保函时,公司已经履行了相关义务
如果公司在收到履约保函时,已经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关义务,比如已经完成了工程建设,交付了货物等,那么这份履约保函就属于公司额外的担保。
对于公司来说,这份额外的担保是一种资产。因为它增强了公司债权回收的保障,降低了公司债权无法回收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可以将履约保函作为一项资产入账的。
入账时,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关于长期债权投资的规定,将其作为一种长期债权投资入账。长期债权投资,是指企业对其他单位所具有的,在未来一年内不能变现或无意变现的债权。
具体来说,可以借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后续,如果担保义务已经履行,可以将履约保函从账上注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情况二:收到履约保函时,公司尚未履行相关义务
如果公司在收到履约保函时,尚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关义务,比如工程还在建设中,货物尚未交付等,那么这份履约保函就不属于公司的资产。
因为公司尚未履行义务,履约风险还存在,履约保函并不能为公司带来额外的保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能将履约保函作为资产入账。
但是!虽然不能作为资产入账,但公司还是需要对这份履约保函进行管理的。
公司可以将履约保函作为一项负债入账,反映公司因履约保函而产生的担保义务。入账时,可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担保负债”科目。
后续,当公司如期履行了合同义务,可以将履约保函从账上注销。借记“其他应付款——担保负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业务中,公司可能会收到多种类型的履约保函,如不可撤销保函、见索即付保函等。不同类型的履约保函,在会计处理上可能会有所差异。所以,财务人员在处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会计准则,确保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除了会计处理,财务人员还需要关注履约保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要核实保函的真实性,确认保函是否由银行或担保机构出具,是否有相应的印章或签名。同时,还要关注保函的有效期,确保公司在保函有效期内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公司无法如期履行义务,要及时与对方沟通,避免因逾期履行而带来的违约风险。
总之,收到一份履约保函,财务人员要根据公司是否已经履行义务,来判断是否要入账。如果已经履行,可以作为资产入账;如果尚未履行,不能作为资产入账,但需要作为担保负债进行管理。除了会计处理,财务人员还要关注履约保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财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