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款保函是指由银行向受益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方式,保证在履约方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其义务时,由担保方承担支付责任。
预付款保函对各方具有如下作用:
对受益人:保障其获得预付款,避免履约方收取预付款后违约。 对履约方:帮助其获得预付款,增强其投标竞争力。 对担保方:有利于拓展业务,获取收益。预付款保函的担保比例一般由合同约定,但通常不超过合同项下预付款金额的100%。具体比例可参考以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27条规定,担保的金额不得超过主合同项下的应付款金额。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44条规定,预付款担保金额不应超过已付预付款的100%。 《国际商会(ICC)》:第758号《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15条规定,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担保额不得超过100%。预付款保函的交纳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申请:履约方向担保方(银行)提出保函申请。 审核:担保方对履约方的资质、财务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核。 签约:经审核合格后,担保方与履约方签署保函合同。 交纳费用:履约方按照规定交纳保函费用。 出具保函:担保方收到保函费用后,向受益人出具预付款保函。在交纳预付款保函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明确保函类型:一般分为按需付款保函和见索即付保函。 注意保函有效期:保函有效期应涵盖履约期限。 约定保函格式:保函格式应符合受益人的要求。 核对保函内容:仔细核对保函内容,确保无误。 及时交纳保函费用:避免因费用逾期而影响保函效力。 妥善保管保函原件:保函原件是付款凭证,需妥善保管。预付款保函交纳比例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履约方的信誉和财务状况:履约方信誉和财务状况良好,担保比例可适当降低。 合同性质和风险程度:合同风险程度高,担保比例可适当提高。 担保方的风险承受能力:担保方风险承受能力强,担保比例可适当提高。 行业惯例:不同行业对预付款保函担保比例有不同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预付款保函交纳比例可能有不同规定,例如: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项目中的预付款保函交纳比例一般较高,可达100%。 国际贸易:涉及国际贸易的预付款保函,担保比例通常根据国际惯例和惯例制定。